建筑史的研究对象是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创造建筑的过程,它讲述的各个时期建筑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这段历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那些古代和近现代建筑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建立和巩固建筑艺术传统,并为以后建筑的发展起促进和指导作用。然而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的产物,它的发展脱离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然而对于建筑的历史而言我却不这样认为,建筑是依附于时代的产物 ,它的发展规律未必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建筑具有多重性,它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产物,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地提高和进步,但是我并不认为人类的艺术认识就一定是今人胜古人。对于帕提农神庙和圣彼得大教堂作个比较,孰优孰劣,恐怕未必有确定的答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我看来,艺术是人文类的东西,它的发展依附于时代,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会影响人们的认知范围,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艺术感知则是他们艺术品鉴的决定因素,这样的艺术感知不存在优劣之分,依附于时代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盲目的将其它时代的艺术品位嫁接于此,可能会出现格格不入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唐诗,宋词,元曲的产生和发展显然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因此艺术不存在孰优孰劣,我们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不能博古厚今,对待建筑的态度也应该如此。建筑史是饱含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史,它的发展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建筑技术的不断前进,另一方面是艺术认知随时代的不断更迭。因此我不认为建筑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它应该是另外的发展形式。建筑艺术的发展依附于时代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特色建筑,这些建筑也有独特的构件和造型,这些构件和造型为下个时代的建筑艺术提供了意义的借鉴,这种借鉴表现为批判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此,当代的人对以前各个时代的艺术批判吸收,而前时代的艺术成就就犹如一个艺术熔炉,它在当时代人的手中锻造出一块块艺术砌块,砌成当代的艺术高塔,成为这个时代的建筑标志。再结合同时代的技术成就就形成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型建筑,并留在建筑史中。其实,每个时代的建筑发展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借鉴其它时代的产物。因此,建筑史是独特的,它的发展规律是建筑技术围绕建筑艺术认知而发展,在我看来,各个时代的建筑成就犹如平原上的花草树木,它们是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它们的差距在于达到的高度不同,但是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作为一个学生,漫步在这片平原上,我几乎是手足无措,它们的特点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从事建筑事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