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房屋,当房屋中部沉降较两端为大时,位于基础顶面的圈梁作用大;当房屋两侧沉降较中部为大时,位于檐口部位的圈梁作用大。
  2.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梁出现裂缝是允许的,但应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室外受雨淋的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如出现裂缝时,允许,但应满足裂缝开展宽度的要求。
  3.规范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时,应考虑1a=αfyd/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t;钢筋的外形特征α;钢筋直径d;钢筋的抗拉强度fy)。
  4.屋面坡度α≥45°时,可不考虑积灰荷载。
  5.设计屋面板、檩条、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篷和预制小梁时,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人和小工具的自重)应取1.0kN,并应在最不利位置处进行验算。当计算挑檐、雨篷承载力时,应沿板宽每隔10m取一个集中荷载。
  6.楼梯、看台、阳台和上人屋面等的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住宅、宿舍、办公楼、旅馆、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应取0.5kN/m; 2 学校、食堂、剧场、电影院、车站、礼堂、展览馆或体育场,应取1.0kN/m。
  7.基本风压Wo为50年一遇最大值,但应大于0.3KN/M2;高层高耸要适当提高。
  8.计算配筋率时:受弯和大偏心受拉构件应扣除压区翼缘面积;受压、受拉应取全面积计算钢筋配筋率
  9.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确定:甲类属于重大建筑和地震发生严重灾害的建筑;乙类属于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属于甲、乙、丁以外的建筑;丁类属于抗震次要的建筑。
  10.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有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11.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伸缩缝间距规定M(室内---室外)
  装配 现浇
  排架 100---70
  框架 75----50 (55----35)
  剪力墙 65----45 (40----30)
  挡土墙地下室 40----30 (30----20)
  12.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注: 1表中10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10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13.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15.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二、三级钢筋应≥C20;预应力>C30;钢丝线热处理钢>C40
  16.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fy>300N/MM2时仍按300N/MM2取
   
  19.现浇板中的分布筋的作用是:固定受力筋形成钢筋骨架;将板上荷载传递到板的受力钢筋。
  20.钢筋混凝土柱构造要求:纵向钢筋沿周边布置;纵向钢筋净距不小于50;箍筋应形成封闭。   21.确定钢筋混凝土柱承载能力的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钢筋的截面面积。
  22.钢筋混凝土中的箍筋的作用是:增强构件的抗剪能力;稳定钢筋骨架;增强构件的抗扭能力。
  23.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防火、防锈、增加粘结能力。
  24.为减少弯曲产生的裂缝宽度,可采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加大纵向钢筋用量、将纵向钢筋改成较小直径。
  25.先张法靠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作用施加预应力;先张法适合于预制厂中制作中、小型构件。
  26.后张法靠锚固施加预应力;无粘结法预应力采用后张法。
  27.计算单向受弯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8.计算矩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9.计算矩形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满足条件判断用抗压)。
  30.混凝土加减水剂的目的是配置流动性混凝土或早强、高强混凝土。
  31.钢筋混凝土梁必须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
  32.适筋梁的破坏特征是受拉区纵向钢筋先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钢筋屈服时伴随产生裂缝,变形随之增大,破坏有明显的预告,属于延性破坏。
  33.门式钢架可以通过设置铰接点而形成双铰钢架。门式钢架的横梁一般都在竖向做成人字形。
  34.在高压缩性土层上建造门式钢架宜采用双铰钢架或三铰钢架。三铰钢架刚度相对较差,宜用于跨度较小的情况。
  35.热轧钢筋、冷拉钢筋属于有明显的屈服点的钢筋。热处理钢筋、钢丝属于无明显的屈服点的钢筋。
  36.对于硬钢,通常取相应于残余应变为0.2%时的对应值作为屈服强度。
  37.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屈服强度(下屈服点)确定的。
  38.冷拉Ⅰ级钢筋不宜作预应力的钢筋。
  39.热轧钢筋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
  40.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41.结构的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的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
  42.混凝土带有碱性,对钢筋有防锈作用;混凝土水灰比越大,水泥用量越多,收缩和徐变越大。
  43.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与钢筋相近;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44.普通混凝土养护一周所达到的强度相当于4周后强度的1/2。
  45.水灰比是水和水泥的重量比。
  46.受力钢筋的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无条件时可采用绑扎接头;但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47.钢筋的连接分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48.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11)=ζ1a( 1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ζ--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50.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51.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52.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一般取2~3.5;T形截面梁的高宽比一般取2.5~4.0。
  53.梁纵向受力筋的直径,当梁高≥300时,不应小于10;当梁高<300时,不应小于8;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54.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55.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56.按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h>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h&1t;150mm时,可不设箍筋。
  57.简支梁下部的纵向受力钢筋承受拉应力。
  58.一平面布置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1.5,柱距在12米左右,应优先选用双重井式梁;一图书馆书库,要求室内净空较大,有平整的顶棚,应优先选择密肋楼盖。
  59.封闭式双坡屋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迎风面+0.8;背风面(包括背风面斜面)-0.5;侧风面-0.7;
  迎风面斜屋面
  α μs
  ≤15° -0.6
  30° 0 角度之间内插计算
  ≥60° +0.8
  60.当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不足时,最为适当的方法是增加受拉钢筋的周长。  61.影响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的因素有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外形与净距。
  62.柱的主筋其主要作用是抵抗弯矩和轴向压力。
  63.箍筋的间隔越大,柱的抗弯强度越小。
  64.楼板的作用,一方面是将楼板上的荷载传达到梁上,另一方面是将水平荷载传达到框架或剪力墙上。
  65.建筑物上如果剪力墙配置适当,一般来说,因水平力而产生的变形要小。
  66.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67.衡量钢筋强度指标的是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衡量钢筋塑性指标的是伸长率和冷弯性能。
  68.根据破坏特征不同,可以将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分为超筋破坏、适筋破坏和少筋破坏三类。
  69.裂缝控制等级共分三级:
  一级构件;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短期效应组合受拉边缘不出现拉应力
  二级构件;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长期效应组合受拉边缘不出现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受拉边缘允许产生拉应力
  三级构件;为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70. 在截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超筋梁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71.少筋梁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72.影响梁抗剪承载力的因素有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配箍筋率。
  73.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1/b≤30,其目的是防止影响其稳定性或使其承载力降低过多。
  74.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属弯剪结构。
  75.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76.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及墙不宜大于25%(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77.受拉钢筋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构件不宜大于50%;焊接接头纵向受压钢筋不限。
  78.受扭构件纵向钢筋应沿构件周边均匀布置。
  79.钢筋混凝土柱纵向受力筋:直径不宜小于φ12;全部纵向钢筋不宜大于5%;圆柱纵筋宜周边布置根数不宜小于8根,且不应小于6根;偏心受压柱截面高度大于600时,侧面加设φ10-16的构造筋,并设复合箍筋或拉筋;受力筋净距不应小于50;箍筋末端135度弯钩,平直段大于5d;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及构件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4、>6。
  8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在构件承受使用荷载之前,预先对构件的受拉区施加压应力。   81.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有如下特点:外荷作用下构件的挠度减少;构件开裂荷载明显提高;使用阶段的刚度比普通构件明显提高;极限承载力保持不变。
  8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纵向受力钢筋外皮至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83.增大截面高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大钢筋的用量可减小受弯构件的挠度。
  84.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刚度最有效的是提高截面高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裂缝沿配筋的表面发生水泥膨胀异常,裂缝呈放射形网状;超载时,在梁、板的受拉区;地震时,在柱、梁上沿45°角产生。
  85.减小裂缝宽度的措施有:增大截面尺寸、增大钢筋用量、采用变形钢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构造允许时采用较小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86.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挠度计算时,可取同号弯矩取段内的弯矩最大截面的刚度。
  87.板受力方向负筋的面积>1/3跨中受力筋面积,非受力方向可适当减少。
  88.对于一般多层的框架,当采用装配式楼盖,柱的计算长度:底层柱=1.25H;其它柱=1.5H;当采用现浇整体楼盖,柱的计算:底层柱=1.0H;其它柱=1.25H。
  89.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250。
  90.当构件截面的长度大于厚度的4倍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91.抗震框架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柱宽的1/2;框架梁与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92.只有沉降缝要贯通整个结构(包括基础)。
  93.房屋的层数和高度限值(m):
  
  99.底层框架和内框架砖房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240;不宜<4φ14;不宜箍筋@<200。
  100.作用于框架梁柱节点的弯矩,是按照梁柱截面的转动刚度比进行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