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医院设计规范》第2.2.3条 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2.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第2.1.1条 大中型商店建筑基地宜选择在城市商业地区或主要道路的适宜位置。大中型菜市场类建筑基地,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处不应小于70m。小区内的商店建筑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m。第2.2.3条 步行商业街的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二、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第2.2.4条 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第2.2.5条 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第2.2.7条 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
  3. 商业步行区的道路宽度可采用10-15M;紧急疏散出口的间距为160米;距城市次干道距离不宜大于200米,距公交站不宜大于100米;步行区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4. 村镇道路是规划范围内的宽3.5M以上道路的总称。分四级:一级14--20M,二级10--14M,三级6--7M,四级3.5M。
  5. 山地南低北高,依山势平行建住宅群,可在满足日照要求条件下,缩小建筑间距,对提高建筑密度有利。
  6. 夏季主导风向应朝向长的建筑吹,并引导风穿堂过。
  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20“道路” 8.0.2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 8.0.2.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8.0.2.2 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8.0.2.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8.0.2.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8. 道路旁设骑楼,柱外缘距道路红线大于0.45;骑楼底层外墙到道路红线3.5米;净高3.6米;骑楼地面应于人行道地面相平,无人行道时高出路边界0.1-0.2m。
  9. 小区路设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不计算。
  10. 配建停车场属于公建用地,居民小汽车停车场属道路用地。
  11. 居住区规划的总用地分为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二类。
  12.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为1.5M2/人。
  13. 居住区的室外儿童游戏场的适用坡度应为0.3-2.5%。
  14.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15. 公共汽车站停车场停车总数不超过50辆时可设一个出入口;客车进出口应用文字和灯光分别标明进站口和出站口;每组停车数量不宜超过50辆;站场停车超过50辆,应按组设汽车水箱供水点。
  16.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部分与建筑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汽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
  17. 广场地面坡度,一般满足排水0.3%--3%,尤以0.5%--2%为宜。
  1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消防车道” 6.0.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 或总长度大于22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6.0.9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
  19. 易受积水雨水影响的楼地面应比同层相邻使用空间部分低20-50㎜,以免溢水。
  20. 居住区住宅建筑应避免视线干扰,窗对窗及阳台视线干扰距离不宜小于18米。  21. 建筑周围应设环形消防通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22.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坡道” 4.1.8 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
  2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20 “无障碍坡道”8.0.5.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24. 当建筑设有进车道时,室内地坪应尽可能接近室外平整地标高,一般室内外高差为0.15M
  25. 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地下水低的地段,可考虑挖方,减少建筑基础埋深,地下水位高的地段不宜挖方。
  26. 居住区干道有纵坡控制要求应大于0.3%坡,宜平缓,稍低于附近居住区用地的标高。
  27. 建筑物坡道,汽车一般最大8%,手推车不大于6%,电瓶车不大于4%,自行车可不大于3%。
  28. 顺风坡区,风向平行等高线,建筑斜交等高线布置,通风良好;迎风坡区,风向垂直等高线,建筑顺等高线或斜交等高线布置,通风良好。
  29. 山地高压风区,风压较大,不宜建高楼以免背面涡风区产生更大涡流。
  30. 背风区,可能产生绕风或窝风,布置居住建筑,通风不好。
  31. 山地建房时,为防山洪危害,要靠修建排洪沟,拦洪坝。
  32. 场地排水方式:①面积较大,地势较平坦的地段,多用暗沟排水;②建、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多用明沟排水;③建、构筑物标高变化比较多的地段,多用明沟;④道路标高高于建筑物标高的地段,多用明沟。
  33. 室外管线亚热带地区不需要专门规范及标准设计。
  34. 《教材》P41供水管材一般不用工程塑料管而采用钢、铸铁、水泥管,多埋于地下。
  35. 膨胀土地区管线布置应避免埋深、依据山势布置;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避开暗流地带;建筑物四周不应作明沟排水。
  36. 蒸汽管或热水管可架空敷设、地沟敷设,不可与煤气管共架敷设,不应直埋。
  37. 直埋电缆与建筑关系不允许埋入散水,且距建筑物散水0.5M净距。
  38. 地下电缆可与道路交叉布置,但电缆中心线至路面最小垂直净距应为1M。
  39. 污水在下,给水次之,煤气在上,电力、电讯依次靠近建筑,彼此错开。
  40. 公园游人集中场所范围内不宜选用大规格的苗木。   4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20 “绿地率”2.0.32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42. 土方工程系统图,‘+’表示填方,‘-’表示挖方,中间无符号表示不需工程挖填土方量,属施工待整平区
  43. 表示道路横拱排水,应在路面之上画箭头。
  4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出入口位置”4.1.5 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2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3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4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5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45.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第2.2.4条 在交叉路口附近设置中途站时,一般设在过交叉口50m以外处。在大城市车辆较多的主干道上,宜设在100m以外处。
  46.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的0.7倍,不得小于5米。
  47. 场地雨水暗沟的坡度大于0.4%;明沟的坡度大于0.2%。
  48. 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洪水位标高0.5-1.0米,否则应采取防洪措施。
  49. 市区中心的临街建筑,应根据面临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高度。
  50. 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无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米;至相邻有出入口并通汽车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6-8米;各类管道支架和围墙时为1.0米。
  5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8.0.5.8居住区道路边缘到建筑物的距离;4.1.2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㈠建筑物面向道路⑴无出入口:①居住区道路:高层5米 ,多层3米;②小区路3米;③组团路及宅间小路2米;⑵有出入口:①居住区道路:高层(不允许) ,多层(不允许);②小区路5米;③组团路及宅间小路2.5米;㈡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①居住区道路:高层4米 ,多层2米;②小区路:2米;③组团路及宅间小路1.5米;㈡围墙面向道路:均为1.5米。
  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2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3 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00m;横坡应为1%~2%; 4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5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53. 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米。
  54. 人行道>1.0M;横坡1-2%;距建筑物1.5M。
  55. 道路的转弯半径:小车6M;货车9M。
  56. 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小型车为直线15%;曲线12%。
  57. 在竖向设计中,计算土石方平衡时,对于非粘性土壤使用的松散系数为1.5-2.5。
  58. 当道路的纵坡为1%时,雨水井的设置间距宜为60-80米。
  59. 当场地的汇水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时,应设至少2个雨水井。
  6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疏散出口”6.0.6 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 1 Ⅳ类汽车库; 2 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的Ⅲ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 3 Ⅱ、Ⅲ、Ⅳ类修车库。
  6.0.7 Ⅰ、Ⅱ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大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当采用错层或斜楼板式且车道、坡道为双车道时,其首层或地下一层至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汽车库内的其他楼层汽车疏散坡道可设一个。
  6.0.8 除机械式立体汽车库外,Ⅳ类的汽车库在设置汽车坡道有困难时,可采用垂直升降梯作汽车疏散出口,其升降梯的数量不应少于两台,停车数少于10辆的可设一台。
  6.0.9 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6.0.10 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两个汽车坡道毗邻设置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6.0.11 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疏散出口。  61. 自行车单台停车尺寸为2×0.6;自行车坡道净宽不应小于1.8M;纵坡一般在2.5-4%范围
  62. 环境保护三同时为主体工程与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63. 建筑造价的相关因素:建筑场地购置费用;建筑设计费用;建筑施工费用;建筑施工监理;不可遇见费用。
  64. 建筑法规的相关因素:建筑各项法规的约束;建筑规范的要求;地区民族、传统、信仰的传统要求。
  65. 区域性地形图常用1/5000至1/10000;总图常用1/500至1/1000的地形图。
  66. 我国地图等高线是以青岛平均海平面作零点高程,以米为单位计。
  67. 九度地震设计烈度地区不宜建设;八度以下地震区要注意高度、密度、防火、防爆、疏散等措施。
  68.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3.2.8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69. 地面设计小于3%自然坡一般选择平坡式;大于3%一般拟定台阶式;场地长度超过500M,坡度小于3%,也可用台阶式
  中坡地与陡坡地的分界线为25%。
  70. 场地建筑至道路的排水坡度最好1-3%。一般允许0.5-6%。
  71. 场地建筑室内外高差:与人行道一般相差0.45-0.6M;允许0.3-0.9M。
  72. 城市型道路有雨水口,一般最小纵坡0.3%,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M。
  73. 郊区型道路有边沟排雨水,竖向设计为方便排水,场地坡度宜在0.3-8%范围。
  74. 明沟排水坡度一般为0.3-0.5%;特殊困难可采用0.2%。
  75. 地下管线从建筑向道路路牙,由浅至深,依次为通讯电缆管→电力电缆管→热力管沟管→压缩空气管→煤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给水管→雨水管,最后为污水管。
  76. 地下管线重叠,将常检修和小管径放上面。
  77. 地下管线可敷设于绿化下,但不宜于乔木下面。
  78. 煤气管与热力管至乔木中心的最小水平距离为1.5米 。
  79. 各种地下管道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0.1米。
  80. 土石方方格网间距一般为20-40M;一般概算可取20M格,详细计算可采取5M格。 

  81. 绿化布置分规则式(西洋式)、自然式(结合地貌空间)、混合式(中西合一)、中国式(因山取势、工造园)等共计四种。
  82. 树木与建筑物的间距
  
  83. 路拱横向坡度: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1.0--2.0%;整齐块石路面为1.5--2.5%;不整齐块石路面为2.0—3.0%;碎石砾石等粒料路面为 2.5—3.5%
  84. 道路纵坡在0.3%--11%区间:11%坡长不应超过80M,宜有防滑措施;5-6%,坡长不应超过800M;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
  85. 刚性路面指现浇混凝土路面、预制块路面;柔性路面指沥青、粘性、塑性路面。
  8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基础埋深” 第5.1.2条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第5.1.3条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87.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相关”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88. 砖混结构建筑的建筑面积估算可以以轴线计算面积加上6%的围护面积。
  89. 经营一个旅游宾馆,合理的间数应为200间。
  90. 居住区内的商业服务、金融邮电与文体中心等布置方式有:独立成片集中布置;沿街线状布置;沿街与成片集中布置相结合。
  91. 文化馆建筑在总平面设计布局时,宜采用分散式的形式。
  92. 道路路边缘与乔木中心的最小间距为1.0米。
  93. 生活区内主要车行道的宽度一般为5.0-7.0米。
  94. 一般混凝土路面的拱坡坡度为1.0-2.0%。
  95. 为了有较好的行驶条件,道路的变坡点距离应在50米以上。
  96. 道路纵断面变坡处,当相邻纵坡差大于1-2%时,应设置竖曲线,其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凹型为100米,凸型为300米
  9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停车位控制指标”6.0.5.1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应符合表6.0.5的规定。

  98. 居住区内步行道的最小纵坡应为≥0.5%。
  99. 标准篮球场地的外围尺寸为15m×38m。
  100. 停车场内停车坪的排水坡度应为不大于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