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隧道工程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 171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20-11-26 08:28:17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6.8 M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 171P
1、支护结构理论的发展
⑴ 1920年以前的古典压力理论阶段
● 特点: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是其上覆岩层的重量
⑵ 1920~1960年代的松散体理论阶段
● 特点:当埋深较大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不是上覆岩层的重量,而只是围岩坍落拱内的松散岩体的重量。
⑶ 60年代后发展期来的现代支护结构
● 特点:围岩和支护结构共同组成了承载的支护体系,其中围岩是承载主体,而支护结构是辅助性的,但也不可缺少。
● 代表:新奥法理论是其典型代表。
⑴ 现代支护理论
① 一切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围绕围岩稳定为目的;
② 支护与围岩视作统一的复合体,支护和围岩共同作用;
③ 在复合体中,围岩是承载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同时也要发挥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④ 凭借现场试验和监测手段,划定围岩级别,获得力学参数,指导施工;
⑤ 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力学特征的围岩,灵活采用不同支护方式和相应的力学计算模型。
软件截图
  •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 171P
  •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 171P
  •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 171P
  • 锚喷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则 17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