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左线K679+420~K679+490钢支撑施工方案48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11-11 22:08:28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43 M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2工程概况
2.1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0.75+0.5+2×3.75+0.75+0.75=10.25;隧道净高:5.0。
(4)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高度5.0m,宽度13.0m。
(5)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5.0m,宽度4.5m。
(6)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2.5m,宽度2.0m。
(7)洞内路面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2线路概况
白水滩隧道位于抚松县沿江乡白水滩村,邻近G201国道。白水滩隧道设计为双洞分离式隧道,左线里程:K679+405~K681+775,隧道全长2370m。其中,Ⅲ级围岩260米,Ⅳ级围岩1660米,Ⅴ级围岩450米。
2.3自然地理特征
2.3.1地形、地貌特征
隧道测设线通过段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中山地貌。路线横穿山脊,沿线地形地势特点为中间高,两侧低。整体地势起伏较大,沟谷纵横,位于山区林场,地表植被发育,根据物探推测及钻孔揭露,断层破碎带位于左线K679+560~K679+680。
2.3.2工程地质特征
1.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工程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隧址区上覆盖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含碎石粉质粘土,洞身进口段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小河口组炭质页岩及砂岩,洞身及出口段主要为晚太古界黑云母角闪片岩及加里东晚期混合花岗岩组成。
2.工程地质构造与地震
(1)地质构造
勘察场地地质构造单元位于中朝准地台与天山-兴安地槽区交界部位,晚元古-古生代二叠纪为隆起区,至晚古生代三叠纪部分构造活化,开始滨太平洋大陆活化阶段,出现裂谷沉积,中生代又一次出现沉降接受陆源碎屑、山地间快速堆积,新生代受喜山运动产生长白山区断块,地壳以垂直隆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