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开挖爆破专项施工技术方案18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8-05 18:52:54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4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隧道起点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梁坝沟,穿越高阶地区梁峁-沟壑地带,终点位于佳县白家崖跃村,设计为曲线型分离式隧道。左洞起讫桩号为ZK50+895~ZK52+714,全长1819m,为长隧道,起点设计高程1023m,终点设计高程1039m,隧道底板最大埋深144m;右洞起讫桩号为YK50+505~YK+52+606,全长2101m,为长隧道,起点设计高程1016m,终点设计高程1040m,隧道底板最大埋深150m。两洞中轴线最大间距约231m,最小间距60m。
大梁隧道地下水主要以孔隙裂隙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补给,富水较弱;大气降雨量较大时受汇水面积特点的影响,短时间水流湍急,冲刷破坏严重,易成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加大地下水存量。遇到地下水补给,处于土石交界面处的隧道洞室开挖时会有突水集中涌水现象,也极易坍塌。地下水对钢筋、砼、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大梁隧道左线涌水量为648m3/d,右线涌水量828m3方/d。
大梁隧道区内地层平缓,褶皱、断层不发育,现代地貌属黄土高原和沙漠过渡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新世以来本区构造运动以面状掀斜隆起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上升。发育宽缓的短轴状向斜、背斜及鼻状隆起等次级褶皱构造。
1.2 工程地质条件
1.2.1围岩岩土层的构成与特征
隧道穿越地层主要由老至新依次有上三叠统瓦窑堡组(T3w)砂岩、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Q2eo1)、中更新统冲洪积(Q2a1+p1)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上更新统黄土(Q3eo1)。

1.2.2水文地质条件
大梁隧道地下水主要以孔隙裂隙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补给,富水较弱;大气降雨量较大时受汇水面积特点的影响,短时间水流湍急,冲刷破坏严重,易成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加大地下水存量。遇到地下水补给,处于土石交界面处的隧道洞室开挖时会有突水集中涌水现象,也极易坍塌。地下水对钢筋、砼、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大梁隧道左线涌水量为648m3/d,右线涌水量828m3方/d。
(1)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自流井组(J1-2z)和珍珠冲组(J1z)地层总体为泥砂岩互层,各含水层地下水横向水力联系弱,多为潜水类,局部具承压性,地表一般无泉水出露,属孔隙裂隙弱含水层。须家河组(T3xj)含水岩系分布于背斜两翼,由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砂岩构成主要含水岩层,地下水上部具有潜水性,深部具承压性,属孔隙裂隙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此外,隧址区附近的煤窑的分布情况对该地层的含水性影响较大。背斜两翼斜坡纵向层间流是该含水层的主要运移形式,横向流此之。横向冲沟和部分煤窑坑道是地下水泄水之地。
(2)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
碳酸盐岩类分布于背斜轴部,包括雷口坡组(T2l)和嘉陵江组(T1j)。雷口坡组(T2l)以钙质泥岩和泥灰岩为主夹灰岩、泥质白云岩,灰岩一般出现在上部及下部,灰岩占全厚的30%。该区地表一般落水洞、漏斗、溶沟、溶洞较为发育且分布复杂,为地下水补给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贮存了丰富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不同岩性接触带岩溶发育。碳酸盐岩含水岩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量较丰富,构成隧道重要涌水或突水层段。
(3)地下泉水
隧址区地下泉水出露以岩溶泉出露为主,流量具动态性,随季节变化,旱季减弱甚至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