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7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2-25 17:22:4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645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1、工程概况
1.1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 标准
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2)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
限界净宽: 0.75+0.5+3.5×3+2.0+1.0=14.75m
限界净高: 5.0m
内轮廓净高: 7.648m(设计标高至拱顶)
内轮廓净宽: 15.6m
(3)汽车荷载等级:城一A级
1.2、工程概况
   xxxx隧道位于xx市xx与xx之间,设计为双洞八车道(单向三个机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上下行分离式隧道(出口为小净距隧道)。隧道左线起讫点桩号ZK7+351~ZK8+368,长1017米,右线起讫点桩号为YK7+353~YK8+366,长1013m,隧道最大埋深约60m。隧道左右线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隧道左线平面线位为直线+R=1500的右偏圆曲线上(出口段),右线平面线位为R=2000的左偏圆曲线上(进口段)+直线+R=1400的右偏圆曲线上(出口段),纵断面均采用-0.30%和-1.5%的单向下坡。隧道路面设置-2.0%的横坡。
1.3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
1.3.1场地地形地貌、地层
  拟建隧道位于xx市xx工业区东xx, 区内属丘陵地貌单元类型,地形起伏很大,沟壑发育,海拔介于57.6米~106.5米,最大高差48.9米。场区地势东西两侧低,中间高。场区地表为0.3~8.8米厚的第四季残坡积物,地表植被茂密,覆盖率90%以上,通视条件及交通条件极差,山脊有数条山间小路,宽度1~3米左右。
依据钻探资料,本区地层结构主要为第四纪粘性土及变粒岩、片岩等变质岩。其中第四系粘性土层覆盖厚度不均,沟谷内厚度较大;基岩部分地段裸露,风化严重。
1.3.2地质构造
  根据钻探情况,施工钻孔位置处共见2处构造蚀变带,一处位于szk2处,埋深9.0m,厚度0.8m,充填物主要为红褐色粘性土及片岩风化物。另一处位于szk7处,埋深21.0m,厚度约1.0m,充填物主要为杂色粘性土及风化物,夹有碎石块。
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韧性挤压变形构造和节理裂隙。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共发现断裂构造4条(物探推测12条,钻探揭示2条),规模较小,地表延伸较短,宽2—3米左右;节理裂隙较发育。
①断层F1(地质测绘实质材料图,下同):位于左隧道K7+715附近冲沟内,产状115∠63,长约50米,宽2米左右。主构造面岩石较破碎,见褐铁矿化。
②断层F2:位于左隧道K7+843附近冲沟内,产状1100∠630,长约70米,宽2米左右。
挤压破劈理发育。
③断层F3:位于左隧道K7+918附近冲沟内,产状850∠580,长约60米,宽2米左右。
主构造面岩石较破碎,见褐铁矿化。
④断层F4:位于左隧道K8+000附近冲沟内,产状。730∠610,长约70米,宽2米左右。挤压破劈理发育。
1.3.3场地岩土体特征
根据钻孔揭露,分析场地岩土体成因,将各岩土体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3.1第四系粘性土层
①耕植土(Q4pd)
主要分布在场区表层,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粉土,含碎石
角砾、片岩风化物及植物根系。
②洪坡积土(Q4pl+dl)
主要分布在两侧洞口附近的山坡及冲沟附近。以粉质粘土为主,黄褐色,可塑~硬塑,
含有少量碎石角砾及片岩风化物,具铁锰质浸染,厚度一般1.8~4.9米,为第四系全新统风
化洪坡积形成。
⑧残坡积土(Q4el+dl)
主要分布在两侧洞口附近的山坡及冲沟附近。以含碎石粉质粘土为主,黄褐色,硬塑,
含有大量碎石角砾及片岩风化物,厚度一般1.7~3.3米,为第四系全新统风化残坡积形成。
1.3.4片岩、变粒岩
区内所见片岩、变粒岩,分布于隧道中轴线及两侧,岩层产状一般为北西~南东走向,倾角35~70。。地表所见一般为强风化状态,各钻空L不同深度均见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