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注浆和二次注浆施工方案17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1-03 16:56:3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35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盾构施工中,随着盾构的向前推进,当管片脱离盾尾后,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一道宽度为115~140mm左右的环行空隙。若不将这一空隙及时充填则管片周围的土体将会松动甚至发生坍塌,从而导致地表沉降等不良后果。为此必须采用注浆手段及时将盾尾空隙加以充填。同时,背衬注浆还可提高隧道的止水性能,使管片所受外力能均匀分布,确保管片衬砌的早期稳定性。盾构掘进中的同步注浆能及时充填管片与地层间的环形间隙,有利于控制地层变形,稳定管片结构,并且能加强管片隧道结构的防水能力,是盾构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同步注浆的材料、配比、参数及工艺等可依据本标段工程具体地质和环境条件,并参照国内成功经验确定。
   (一)控制地表沉降。注浆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及时填充施工间隙,防止因间隙的存在导致地层较大变形或坍塌。
   (二)控制管片的稳定性,提高管片与围岩的共同作用力。用具备一定早期强度的浆液及时填充施工间隙,可以确保管片衬砌早期和后期的稳定。盾构隧道是一种管片衬砌与围岩共同作用的结构稳定的构造物,均匀、迷失地注入和充填管片背面空隙是确保涂鸦均匀作用的前提条件。
   (三)提高隧道抗渗能力。盾尾注浆液凝固后,一般有一定抗渗性能,可作为隧道的第一道止水防线,提高隧道抗渗性能。
(四)预防盾尾水源流入密封土舱而造成的喷涌。在复合地层施工时,如果施工间隙没有得到良好填充,在很长的一段距离内与地下水系连成一体,该水洗通过盾壳与土体之间的缝隙流至开挖面,将对开挖面形成一股较大的水压,造成喷涌。良好的注浆可以截断盾尾水源,减少喷涌发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