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12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7-27 21:23:51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6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明确岩溶隧道施工作业的注意事项,操作要点,避免可溶岩地段与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适用范围
适用于可溶岩地段与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及岩溶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地层界线、岩性突变地段、可能存在的岩溶裂隙、管道、大型溶洞和地下水的隧道施工。
4.岩溶隧道施工地质探测、监测
4.1 超前探测
4.1.1综合超前物探
主要针对可溶岩分布地段和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及岩溶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地层界线、岩性突变地段、可能存在的岩溶裂隙、管道、大型溶洞和地下水的超前探测。
远距离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地震波反射法,如TSP203、TRT6000、TGP等仪器,探测距离为200m;HSP声波反射法探测距离为100m。
4.1.2超前水平钻孔探测
采用钻孔超前探测,钻孔长20~30m,验证近距离超前物探成果。
4.2 常规地质调查法
⑴地层岩性特征、结构面性质、产状及发育程度、岩体破碎程度与填充情况,洞壁变形破坏特征、岩溶发育程度等。
⑵地质作图描述,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约5~20m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
4.3 洞内涌突水的实时监测
各涌水点(掌子面炮眼涌突水)的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各涌水点的水量、水压、位置、地层岩性、裂隙与岩溶发育特征等。
4.4 洞外实时观测
岩溶水地表排泄点监测包括泉点、暗河的水量及动态;地表河流监测包括隧道通过地带上下游河水流量及动态,拟选定3~5个控制断面,要求5~10天监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