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3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7-27 21:21:1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51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隧道长4.06km。隧道进口位于滨海公路仰口隧道西侧,里程为K31+700,出口位于仰口隧道北洞口西侧,里程为K35+760,全长4060m,采用单洞双线。隧道两侧洞口设置临时施工场地和拌合站。
   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概算53196万元。
   建设工期:暂定2年。
1.4选线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线路沿既有滨海公路西侧布置,选线较全面考虑了项目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设计单位较好地做到环境选线,从工程、环境、社会综合影响的角度,推荐线位符合区域发展规划,有效减少了占用城市建设用地,不会导致大规模居民、工业企业拆迁,对所涉及的环境问题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减缓、防范。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项目选线基本合理。
1.5规划相符性分析
   从总体上看,拟建青岛蓝色硅谷崂山隧道工程建设规模、布局基本合理,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蓝色硅谷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能够协调一致。拟建崂山隧道工程线路走向不存在重大的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具有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
2、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现状环境质量评估
声环境现状评价
   工程沿线现状噪声源主要为既有道路交通噪声,受其影响,敏感点黄家庵夜间监测声级超4a类标准,其余敏感点监测声级均符合相应标准。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
   区域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及引用相关数据予以分析可知,NO2的小时及日均浓度和PM10的日均浓度均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环境振动现状评价
   工程沿线的振动主要是由道路交通及社会生活引起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沿线环境振动VLZ10昼、夜监测值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之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2.2评价范围
   声环境:施工场界外1m,并适当扩大至运输路线附近的敏感点处。
   振动环境:外轨中心线两侧60m 以内区域,并适当扩大至运输路线附近敏感点处。
   地表水环境:全场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生活污水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期抽运,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工程设计范围内的施工场地。
   地下水环境:本项目沿线可能受影响地段的地下水环境。
   环境空气:施工厂界100m以内的区域。
   生态环境: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工程所处地区环境特点,评价范围纵向同工程设计范围,横向为综合考虑拟建工程的吸引范围和线路两侧土地规划,临时用地界外100m。评价过程中,将城市景观、沿线重要生态功能区、交通、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评价范围扩大至工程可能产生明显影响区域。
3、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源强、生态影响途径
   工程施工环境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准备和隧道施工。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工程占地、开挖建设对生态和景观造成影响;施工场地布置占用城市道路对区域社会交通的干扰;占地及房屋拆迁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施工期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及扬尘和固体废物等对施工场地邻近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噪声、扬尘、废水和生活垃圾排放对局部环境形成短期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是暂时性的,通过采取预防和缓解措施后,可使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得到恢复或降至最低程度。
   隧道开挖产生弃渣的水土流失及对景观的影响;施工排水对城市排水系统和附近河道水质的影响;施工作业产生的噪声、振动影响;施工活动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地面土层裸露,地下段施工弃渣等易造成粉尘污染,车辆行驶中的扬尘,各类施工机械所排放的尾气以及各种燃烧烟尘等;施工过程中还将占用破坏城市绿地和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