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10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7-27 17:01:1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818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起讫里程D1K55+536~D1K61+384,全长5.848km,其中D1K60+921~D1K61+384段(463m)为三线车站隧道,其余为单线隧道。
   隧道平面位置:进口D1K55+536~+545.45段(9.45m)位于J1D26曲线(αy-105°47′01″,R-1200m,l-150m,T-1662.23m,L-2365.53m)上,出口D1K61+158~D1K61+384段(226m)位于J1D27曲线(αz-22°23′19″,R-1200m,l-150m,T-312.63m,L-618.91m)上,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纵向坡度:D1K55+536~D1K60+850段(5314m)位于9‰的上坡段,D1K60+850~D1K61+384段(534m)位于1.5‰的上坡段。
   为满足抗震设防及国防要求,进口D1K55+536~+600、出口D1K61+324~+384段采用抗震设防衬砌,其余地段均采用一般复合式衬砌,拱顶充填压浆。围岩级别从Ⅱ级到Ⅴ级,支护形式有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钢架等。模筑砼与喷射砼之间拱墙均设置复合防水板,板后设置Φ100纵向盲管及Φ50环向盲管,环向施工缝设橡胶止水带。洞内设双侧沟、双侧电缆槽。
   进、出口均采用翼墙式洞门,进口穿一坍滑体边缘,设置抗滑桩阻止土体坍溜。进口D1K55+526~+536、出口D1K61+387~+395.54及翼墙墙背以外5m范围采用Φ89钢花管桩注浆加固地层。
   1.2技术标准
   本隧近期铺设次重型轨道、碎石道床,隧道衬砌按重型轨道、碎石道床设计,为内燃牵引,预留电化及铺设无缝线路条件。
   单线段隧道建筑限界采用《GB146.2-83》之“隧限-2A”,车站范围建筑限界采用“隧限-2B”,并根据站场作业要求予以加宽。
   设计行车速度120km/h。
   1.3地形地貌
   隧道地处剥蚀构造中山地貌,属金沙江和澜沧江水系分水岭,禾洛山~腾龙山一线为两江分水岭,高程2100~2397.3m,最低点位于江前村,高程1969m,最高点位于禾洛山,高程2397.3m。地形起伏大,洞身横向冲沟发育,自然横坡15~35°,局部较为平缓。
   洞身地带植被发育,高程在2200m以上以松树林为主,以下为荒草、灌木为主。进出口端坡面植被不发育,多被垦为旱地,荒山上有少量杂草及灌木生长。进口端和出口端有便道与大丽公路相通,交通条件一般,洞身地段仅有羊肠小道,交通不便。
   1.4地层岩性
   本隧道岩性较为单一,缓坡和低洼地带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土层,下伏基岩为二叠系玄武岩夹凝灰岩。
   1.5工程地质
   该区属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中段东缘的一部分,发育独木桥南正断层。该断层发育于Pβ6玄武岩夹凝灰岩地层中,走向N50°E,倾北西,倾角79°,断层破碎带宽0.5~0.7m,区内长约0.7km,之外两侧断层痕迹消失。该断层于D1K59+600与线路斜交,夹角约15°。受构造影响,区内玄武岩柱状节理较发育,以闭合型及微张型为主。
   段内不良地质为隧道进口端的坍滑体,特殊岩土为隧道进出口的玄武岩全风化带,属中强膨胀土,对工程有影响。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