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桥施工组织设计151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10-08 17:16:30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391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某大桥位于福鼎山前普后地段,大桥全长187 米,宽17.5 米,连接104 国道和福鼎市区。主桥采用(4×30 米)准连续T 梁预应力砼,两岸引桥分别采用(2×16 米)砼简支空心板,空心板桥面连续,桥梁总长187 米,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墩,市区侧为柱式桥台,104 国道侧为肋式桥台,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头两侧与防洪路堤平面交叉。
2.1 设计概况
2.1.1 主桥
采用30 米跨径的T 梁,30 米预制标准梁长边跨为29.81 米中跨为29.72米,梁高2.0 米,每孔为7 片梁,主梁间距为2.55 米,其预制宽度为1.8 米(边梁为2.O 米)翼缘板间留有0.75 米的湿接缝。主梁横隔板预制宽度与主梁翼缘板同宽,待梁体就位后通过现浇隔板进行横向联接。桥面横坡用盖梁的横坡及翼缘板横坡来调整,T 梁水平设置。
2.1.2 引桥
采用16 米跨径的空心板梁,16 米预制标准梁长15.96 米,梁高0.75 米,每孔为17 片梁,主梁间距为1.0 米,其预制宽度为O.99 米(边梁为1.24 米)板间留有接缝。桥面纵坡通过板端66 厘米长的垫块和墩台帽调整,支座水平设置。
2.1.3 下部结构
采用柱式墩,柱径1.1 米及1.4 米,桥墩钻孔桩直径为1.2 米及1.5 米,桥台钻孔桩直径为1.2 米及1.5 米,本桥采用伸缩量为80mm 的伸缩缝,T 梁在联接墩处采用圆形氟板橡胶支座。
2.2 桥位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
场地河床属福鼎山前冲洪积小平原地貌,河床宽约220 米,较为平坦,相对高差约5.5 米,河床呈U 形,河道顺直,河面开阔较平坦;西岸为城区石砌永久性防洪堤,高约3.5 米,东岸为农田耕作地,与104 国道相连接。河床内东西两岸现有人员进行采砂。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揭示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耕植土,层厚0.20~0.40 米;
卵石,层厚4.20~15.10 米;
强风化凝灰岩③,层厚0.80~4.30 米;
微风化凝灰岩④,层厚4.50~12.40 米;
微风化凝灰岩⑤,层厚2.10~2.90 米。
2.3 水文资料
福鼎市年枯水期在每年的11 月1 日至3 月31 日,计150 天。下流山前大桥处有一橡皮坝控制常水位高程为6.40m,丰水期水位高程为8.65m。桥墩桩位O#在西堤侧坡中,1#~3#在河滩卵石层,原地面高程分别为11.Om,9.70m,8.40m,4#~7#桩位处于河床底,高程为5.60m,8#桩位已被东岸路堤路基填埋。枯水期河水主要来自上游电站放水,水位同时受放水影响少量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