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土建工程抗滑桩专项专项施工方案26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8-06 16:09:10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54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2.1、工程地质条件
2.1.1地层岩性
沿线地层除泥盆系、白垩系外,自第四系至震旦系地层均有出露,尤其以古生界、中生界地层广泛分布。本段相继为古生界、中生界灰岩、白云岩、泥灰岩间夹泥页岩地层,其中上三叠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地层含煤层;第四系松散地层分布于沿线基岩之上。
2.1.2地质构造
线路通过地区构造十分复杂,处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及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主要构造体系有:北东向构造体系:分布于赶水至遵义、息烽至贵阳一带, 线路多斜传构造线;北北东向构造体系:主要分布于重庆至赶水、遵义至乌江段。 两段线路多平行于构造线,顺层现象比较普遍。
2.1.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沿线各种不良地质发育齐全,其中岩溶、压矿和采空区、顺层分布范围广,是本线最为复杂、对工程影响最大的不良地质,其次为重力不良地质及有害气体。沿线山高坡陡、沟谷深切,岩体构造节理发育、较为破碎,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古滑坡、崩塌、危岩落石及软质岩体风化剥落,其中滑坡主要分布在泥页岩互层或 灰岩夹泥岩、页岩地段,其次为土质滑坡。
沿线特殊岩土主要有膨胀土、红粘土、软土及松软土。
2.2、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岩溶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中;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地段,水量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受岩溶发育形态及程度控制。
多数地下水无侵蚀性,但煤系地层、含石膏地层、 含岩溶角砾岩地层、炭质页岩地层中的岩溶裂隙水存在碳酸盐侵蚀, 侵蚀等级为 H2~H3。
2.3、技术条件
铁路等级:国铁I级,客货共线;
正线数目:双线,线间距4.4~4.6m;
设计速度:20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