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组织设计43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8-03 18:12:0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67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一、工程简介
xx县xx大桥位于湖北省xx县xx镇,直接连接xx河右岸xx移民小区与xx河左岸移民区。
(1)桥型及构造
桥型全长192.00米,桥跨结构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拱桥,主孔拱肋计算跨径为129.5米,计算矢高为37m。桥面以上部分采用钢管砼空间四肢式桁架结构,拱肋宽1.55m,跨中拱肋高2.5m,肋间中距11m。下弦轴线为拱轴系数m=1.543的悬链线,为了满足受力要求,下弦从拱脚向上到1/8L处横向用钢板将钢管平联成哑铃型;上弦轴线为悬链线与圆曲线的组合曲线,其中悬链线部分与下弦轴线平行,圆曲线部分伸入边孔,在桥台与边孔轴线汇交,半径R=84.794m。上、下弦管分别为Ф351×12mm和Ф351×16mm的16Mn钢管,其内部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边孔为计算跨径23.8m,计算矢高8.5m的悬链线半拱,拱轴系数m=1.167,钢筋混凝土箱型截面,箱高1.2m,宽2.0m,拱顶腹板厚25cm,顶底板厚25cm,截面由拱脚附近立柱处向拱脚处腹板厚度由25cm直线渐变到50cm,顶底板由25cm渐变到60cm。吊杆处上、下平联均为两个25号16Mn槽钢和两个20mm厚16Mn钢板相焊接的组合截面,其余所有平联和腹杆均为Ф152×8mm的16Mn钢管,在边孔处分离的上、下弦管通过支撑杆相联,支撑杆采用Ф152×8mm的16Mn钢管,内灌水泥砂浆,外包成30cm×30cm的矩形。预拱度在拱顶取值均为Δf=0.15m,其余各点按抛物线从拱顶到钢桁架下弦管锚固点分配。两条拱肋间共设置7道一字钢管风撑,间距14.4m,足以保证拱肋合拢后施工阶段与营运时期的稳定安全。为了便于养护、避免水流侵蚀,桥面以下的拱肋外包混凝土,边孔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截面的半孔双肋拱桥,顶端支承于桥台处。钢桁架下弦管锚固在混凝土墩帽的预埋钢板上,上弦管锚固在边孔拱肋的台口处。
(2)横梁、帽梁
吊杆处横梁4#~20#为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字梁,高120cm,翼板宽80cm,腹板厚35cm,全桥共需15片,单片吊装重量为23.5t;边孔腹孔墩帽梁为现浇混凝土T形梁,高120cm,翼板宽80cm,腹板厚50cm。
(3)吊杆
全桥需要15对吊杆,纵向间距为7.2m.吊杆采用带有PE+PU(白色)管防护的19Фs15.24mm的柔性拉杆,两端采用OVM锚具15-19固定于上弦管平联顶面及横梁底,与混凝土接触部分用Ф168×8mm的下导管,并作有防水及封端设施。
(4)桥面系
行车道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T形梁,除1#~4#、20#~23#之间共6孔为跨径9.4m外,其余18孔均为7.2m跨径,全桥需预制T梁240片。为提高桥面系的整体稳定性,在预制的T形梁横向接头之间,预留了现浇混凝土接缝。除4#、20#横梁(伸缩缝处)上的T梁下设置滑板支座外,5#~19#T梁下均不设支座,0#~3#、21#~24#帽梁上设橡胶支座。
行车道铺装采用平均10cm厚的混凝土调平层和3cm厚的混凝土磨耗层,人行道铺装采用平均8cm厚的混凝土调平层和5cm厚的干浆砌毛面花岗岩。
(5)下部构造
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门式实体墩,并在其后加以倾斜以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推力,为了增大稳定性,桥墩建成后在其周围进行填土。腹孔立柱采用80cm×120cm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截面。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根据地形条件,将桥台前墙与耳墙直接生根于桥台处承台,并将耳墙前伸进行挡土。基础采用摩擦桩,桥台桩基为6根Ф1.2m,桥墩桩基为9根Ф1.8m,全桥共30根桩基。在计算摩擦桩时,偏安全的不考虑人工填土的摩擦力,只计入原地面线以下天然土的摩擦力。若成孔后有不良地质存在,须另行认真处理,实际桩长根据现场成孔情况另行确定。
(6)桥面排水
全桥沿分隔带两侧各孔T梁跨中设置水平向泄水管,由0#~4#,20#~24#设置纵向集水管,收集该段水平向排出雨水,集中排入库内,4#~20#区段各泄水管直接排入库内。纵向将两道伸缩缝间的设计标高向上微拱,跨中上升25cm,其余各点依二次抛物线分配,以利纵向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