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施工技术方案6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5-14 10:33:21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3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一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施工前,先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施工现场的情况、水文地质资料。
②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书面的一级技术、安全、环保交底。
③开工前,对设计单位移交的导线点、永久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根据涵洞的形式及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确定利用原设计网点加密或重新布设控制网点。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
2、材料准备
   ①钢筋:采用江苏沙钢及江苏永钢生产的钢筋。
   ②水泥:采用南通海螺水泥厂生产的PC32.5、PO42.5两种型号的水泥。
   ③碎石:采用南京六合生产的碎石。
   ④砂:采用江西赣江生产的中砂。
   ⑤减水剂:采用南京凯迪FDN-4液体高效缓凝减水剂。
   所进材料均由材料员和试验人员按规定的频次检验,确定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二、 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放样
   箱涵施工前根据图纸设计桩位利用全站仪放出中桩,根据中桩确定出基坑开挖边线,经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测合格后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根据测放好的开挖线进行。采用挖掘机与人工配合,自卸车运输的方法,基坑开挖底宽按每侧涵洞断面外放宽30cm,坡度为1:1。测量人员现场进行开挖深度控制,严禁机械超挖,应预留出比设计开挖底标高高出20cm,再用人工处理壁槽,开挖到位。基底标高的误差范围控制在±50mm。
   挖至坑底时应保留不小于20cm的厚度,用人工开挖至基底高程。基坑开挖完成以后,采用触探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如发现基底承载力达不到图纸规定的承载力,应根据实际钻探及土壤实验资料提出基底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审批,并按指示的要求进行基底处理。为便于开挖后的检查校核,基础控制桩应延长至基坑外加以固定。
   根据施工地段地下水位较高的特点,开挖时应在基坑端部设集水井,保持基坑内始终处于无水状态,并要保持周围的排水灌溉系统畅通。基坑开挖完毕后,需检测地基容许应力,并满足图纸要求。
   3、砂砾垫层铺设
   基底处理完成,进行承载力检测合格后,测量放样确定基础位置和标高,在涵洞两侧基础范围内,换填50cm厚的砂砾。
   ①施工放样:沿箱涵长度方向每隔5m设一对桩,在两侧桩上标出砂砾垫层的设计标高。
   ②在对桩上悬挂施工线,人工摊铺砂砾。砂砾分两层铺设,每层厚度为25cm,人工整平后,采用平板振动夯配合蛙式夯进行夯实,使其干密度、垫层标高符合规范要求。
   4、基础施工
   基坑砂砾垫层铺设压实后,浇筑混凝土基础。
   基础浇筑砼采用砼搅拌站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砼应严格按照指挥部批复的配合比进行拌和。浇筑时采用砼罐车运至现场,用插入式振动棒配合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按照先边角后中间的原则,振捣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为止,再进行表面处理。
   基础砼浇筑时要按图纸要求设置基础沉降缝,沉降缝位置按图纸设计布置。
   5、箱涵砼浇筑
   箱涵砼采用就地浇筑法,施工时采用二次现浇工艺,第一次浇筑至底板以上30cm,待砼终凝达到一定强度后继续进行第二次剩余部分的浇筑。由于箱涵长度较大,按照设计要求,每4~6m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除保证在涵身中部及左右4~6m设置外,还必须保证斜洞口的结构长度。在结构物长度较长时可以分段进行施工,并以沉降缝为界,从中部向端部依次分段浇筑。
   ⑴钢筋加工、绑扎
   钢筋加工在钢筋加工场地统一加工制作,下料成型用钢筋切筋机、弯筋机加工。钢筋绑扎分两次进行,首先绑扎底板及侧墙下层钢筋,再绑扎上部顶板钢筋。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两搭接钢筋轴线应在同一轴线上。搭接长度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041-2000)中有关规定。
   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在砼基础上,用墨线将箱涵轮廓线标出,并将主筋的位置量出,作好标识。
   ⑵模板制作与安装:
   涵身模板采用组合定型钢模板或竹胶板,模板用螺栓拼装组合,钢模使用前应进行表面除锈、腻子堵缝、砂轮磨平及刷脱模剂等。
   ①模板拼装
   由于两翼墙段长度较大,为支、拆模的方便分两段拼装。模板拼装时,应严格控制模板的轴线、垂直度、标高及平面尺寸。
   模板安放前首先放出箱涵边线,再进行模板拼装、加固。侧墙模板垂直度由铅锤进行控制,并用对拉螺栓进行调控。
   模板安装前要打腊以利脱模。模板表面平整,接缝紧密不漏浆,支模时保证模板顺直不倾斜,模板和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模板安装完后用经纬仪调直,用水准仪调整各部位标高,用铅垂调倾斜度。模板安装误差:标高±10mm;内部尺寸±20mm;轴线偏位10mm;相邻模板表面高低差2mm;模板表面平整<5mm。模板安装完,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复检,监理复检合格后才浇筑砼。
   ②模板加固
   a、在混凝土基础上预埋钢筋,用以固定顶板及内墙模板;
   b、墙身外侧采用钢管斜支撑,两侧墙内模之间用拉杆及斜撑连接、固定;
   c、墙内外模板每隔1.0m设一组对拉螺栓,每组对拉螺栓设两根,上下各一根;
   d、两侧墙内模之间用拉杆及斜撑连接、固定;顶板采用三排螺旋支撑杆,每排支撑杆步距0.8m。支撑杆上方纵向安放5×5方木,方木上再横向布设5×5方木,上铺竹胶板。
   ⑶涵身砼浇筑
   涵身砼浇筑采用二次现浇工艺。第一次必须浇筑至底板内壁以上的30cm,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进行第二次剩余部分混凝土浇筑,两次浇筑应保证有良好的结合面。
   砼浇筑时用砼罐车运到现场。底板砼浇筑由吊车配合溜槽进行作业,侧墙及顶板采用吊车、吊罐入模工艺或采用砼泵车浇筑方案。
   为保证涵身砼外观质量,我部从以下几点加强控制:
   a、原材料保证:进场施工原材料应严格检验,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b、砼质量控制:砼拌合计量应以指挥部批复的配比要求严格进行控制,砼坍落度控制在砼拌合后以及砼浇筑前都应进行检测。在砼运输过程中当砼出现失水现象时,绝对禁止现场采用加水的办法加大坍落度,应同时按比例加水、加水泥,确保砼水灰比。
   c、浇筑过程控制:砼浇筑过程中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30cm,砼要振捣密实,防止漏振和过振,振捣深度要捅入下一层3~5cm,严禁振捣棒接触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砼浇注过程中随时观察模板和支架情况,避免移位和漏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