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4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5-03 14:22:2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76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1.1施工方案
   地基处理:本合同段路线根据现场设计情况,若路基部分段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 ,则采用相关规范进行路基处理。
   路基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方法,采用挖掘机开挖装车、自卸车运输、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重型压路机分层碾压,采用K30测承载力和灌砂法等检测压实度双控制,形成挖、装,运、推、平、压一条龙机械化施工。
   路堑土方开挖:采用两端出土,纵向分层开挖,推土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路基防护工程及时跟进。
   路堑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案,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采用推土机或挖掘机直接开挖;当采用推土机或挖掘机不能直接开挖时,爆破法开挖,路堑开挖梯段高度小于5m以下的采用浅眼小台阶控制爆破,梯段高度超过5m的、工程量较为集中的深路堑为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深孔松动爆破。
   路基防护、排水工程:主要有边沟、挡土墙、三维网植草护坡,计划由路基施工队负责施工。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遵照“以人为本、以环境保护为本”的设计宗旨,路基防护仍以绿化防护为主题。路基加固及防护浆砌工程采用挤浆法施工,砂浆采用机械拌合,对厚型砌体采用砂浆捣固棒捣固。路基加固及防护砼工程砼采用集中拌合,搅拌车运输,泵送入模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1.2施工方法
   1.2.1地基处理
   ⑴本标段软土地基采用级配碎石换填。
   灰土全部采用厂拌法生产,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密实。碾压过程中表面始终保持湿润,杜绝产生“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做到压实均匀,无漏压死角。
   碎石土从取土场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密实。
   填挖交界路基按设计对路槽进行超挖并回填优质填料和加铺双向拉伸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应符合图纸要求及《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相邻两作业段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先填路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同时铺筑时分层互相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m。
   ⑵本标段路线所经地区部分属于路段,路基处理采用级配碎石换填处理。
   ①施工准备:强夯施工前,绘制施工图,编制夯点编号,进行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②布点:用石灰或木桩标出第1遍1点夯点的位置,并测量地面高程。
   ③1点施工: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夯锤对准夯点,误差控制在15cm以内,将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若发现因坑底倾斜面造成行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夯锤夯击10-11次,用水准仪检测并记录每次夯击次数与下沉量之间的关系,直到同一夯位最后2击的平均下沉量小于5cm,完成1点夯点的夯击;重复上述步骤,完成1点全部夯点的夯击。
   ④整平:将夯坑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测量场地高程,并布设2点。
   ⑤2点施工:在1点夯击完成后,间隔时间为5d后进行2点强夯夯点施工。
   ⑥满夯:用推土机推平场地,满夯与夯点之间时间间隔为7d左右,最后采用700 kN·m低能量满夯,夯点以梅花状排布,夯实后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⑦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⑧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⑨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1.2.2土方路基开挖
   A.恢复定线,放出边线桩,对不同路段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
   B.对较短的路堑采用横挖方法,路堑深度不大,一次挖到设计标高。
   C.路基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化施工,用挖装机械配合自卸汽车施工。
   D.路基开工前,考虑排水系统的布设,防止在施工中线路外的水流入线内,并将线路内的水(包括地面积水、雨水、地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E.对设计中拟定的纵横向排水系统,将随着路基的开挖,适时组织施工,保证雨季不积水,并及时安排边沟、边坡的修整和防护,确保边坡稳定。
   F.路槽达到设计标高后,用平地机整平,刮出路拱,并预留压实量,最后用压路机压实,检查压实度。
   1.2.3 石方路基开挖
   (1)开凿作业面,清除地表杂物和覆盖土层。
   (2)布孔:根据设计要求放出开挖轮廓线和各炮孔孔位,并予以编号,插木牌逐孔写明孔深、孔径、倾斜角方向及大小。
   (3)钻孔:钻孔是爆破质量好环的重要一环,严格按爆破设计的位置、方向、角度进行钻孔,先慢后快。钻孔过程中,必须仔细操作,严防卡钻、欠钻、漏钻和错钻。装药前必须检查孔位、深度、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有无堵塞、孔壁是否有石块以及孔内有无积水。如发现孔位和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进行补孔或透孔。严禁少打眼,多装药。清除孔口周围的碎石、杂物,对于孔口岩石破碎不稳固段,进行维护,避免孔口形成喇叭状。钻孔结束后封盖孔口或设立标志。
   (4)装药:严格按设计的炸药品种、规格及数量进行装药。
   (5)炮孔堵塞:炮孔堵塞长度大于最小抵抗线,采用粘土堵塞。
   (6)爆破网路敷设:网路敷设前检验起爆器材的质量、数量、段别并编号、分类,严格按设计敷设网路敷设。
   (7)起爆: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中有关起爆方法的规定,网路检测无误,各方警戒正常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安全员即可命令起爆。起爆采用非电起爆。起爆点设在安全地带。
   (8)安全检查:爆破完成间隔规定时间后,安全检查无误,即可进行机械施工。
   (9)总结分析:爆破后对爆破效果进行全面检查,综合评定各项技术指标是否合理,进一步确认已暴露岩石结构,产状、地质构造、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分析岩石单位耗药量,作好爆破记录,总结,对下一循环爆破作业进行优化。
   1.2.4 土方路基填筑
   ⑴填方路基按路基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分层进行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至少超出路堤设计宽度30cm,以保证整修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填料分层填筑厚度不大于30CM,且每种填料层总厚不得小于50cm,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小于10cm。
   ⑵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路堤基底挖成台阶,台阶宽度2m,且设置2~4%反向倾斜横坡。在地下水丰富地段,为减少地下水对填方路基的破坏,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排除地下水。
   ⑶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
   ⑷一般路堤边坡坡率为:当路堤边坡高度H≤8.0m时,其边坡坡率采用1:1.5;当路堤边坡高度8.0m< H≤20.0m时,其上部8.0m高度范围边坡坡率采用1:1.5,以下部分采用1:1.75;当路堤边坡高度H>20.0m时,其上部8.0m高度范围边坡坡率采用1:1.5,中部12m采用1:1.75,下部采用1:2,且在20m处设宽度为2m的平台。
   ⑸边坡局部高度大于20cm的高填方路基,尽可能填石,有条件时全部填石。填石路基分层夯实,其边坡高度20m以下部分边坡坡率采用1:2,以保证路基满足稳定性要求。
   1.2.5 石方路基填筑
   ⑴填石路基边部不码砌,采用和一般路基相同的断面形式和坡率。
   ⑵填石强度不小于15Mpa,强风化的软基不用于填石路基,也不用于做塞缝料;填石料最大粒径为25cm。
   ⑶修筑填石路堤,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大面向下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
   ⑷在路床顶面以下80cm的范围内铺填有适当级配的砂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并分层压实。超粒径石料应进行破碎使填料颗粒符合要求。
   ⑸填石路堤使用振动压路机分层洒水压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
   ⑹施工中压实度由现场试验确定的压实遍数确定,保证沉降量在规定范围之内。
   1.2.6过渡段施工方法
   涵洞缺口填筑:涵洞缺口的填筑质量直接影响整个路基的稳定性,首先将缺口处路堤基底的建筑垃圾、杂物彻底清理干净,基底压实度要满足设计的要求,杜绝采用倾填法施工。
   结构物处的回填,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回填时圬工强度的具体要求及回填时间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填料应采用渗水性材料,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
   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结构物处的填土应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150mm,结构物处的压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6%。
   涵背后填土,宜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碾压,大型机械作业时,应与台背边缘保持不小于1m的距离。
   涵洞填筑前,应在其两侧及其顶板铺设20cm厚粘土作为保护层,填筑时从涵洞两侧分层、对称、水平填筑夯实,不得从单侧偏推偏填,涵洞顶上填土必须大于1m,方能使机械通行。
   填挖交接处的施工:在填挖交界处,要边填边开挖台阶,台阶的宽厚与原地面要相接,确保交界处的压实质量,填挖交界处临时排水工程要随挖随施工,确保雨季不冲毁填方路堤。
   相邻标段接合部的施工:标段接合部的填筑施工,先施工一方纵向要预先留出不少于1:1的边坡,后施工一方在填筑时挖宽度不小于1.5m的台阶搭接,碾压时要到位,确保压实质量。
   结构物台背回填:采用渗水材料分层回填,压实采用振动夯结合压路机碾压密实。在回填压实施工中,两侧对称回填,保证结构物完好无损。
   1.2.7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1.2.7.1浆砌片石边沟
   刷坡:路基防护工程,应紧密配合路基土方和涵洞进行施工,采用人工刷坡夯实、人工砌筑,分段施工。边坡进行夯实和修整后,方可进行砌筑,且砌体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垫层:护坡的垫层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任意改变垫层材料及厚度,基础埋置深度必须符合图纸规定。
   砌筑:采用座浆法施工,为确保护坡坡比的准确性,每隔5米挂线进行控制,在砌筑过程中,浆砌片石防护冲护坡,必须与垫层密贴,不允许有空隙。砌体的外露面和墙(坡)顶、边口,应选用较大而平整的片块石,并稍加修凿,确保砌体内实外美。
   伸缩缝、沉降缝处理:应挂线砌筑,不允许参差不齐。
   勾缝及养生:采用勾凹缝,并洒水进行养生。
   1.2.7.2挡土墙
   ①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查。
   ②立模板:混凝土挡墙按挡墙几何尺寸支立模板,并用脚手架加固模板和搭设施工作业平台。
   ③混凝土浇注:检查模板几何尺寸及加固措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片石混凝土时,片石的掺量不得超过15%。
   ④养护:在挡土墙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炎热季节覆盖塑料薄膜。
   1.2.7.3三维网植草护坡
   先整平边坡,在距坡顶50cm及坡脚处分别开挖宽20cm,深30cm的沟槽,将土工网铺设于沟内,并用U型钢钉固定并填土夯实,再从坡顶自上而下铺设土工网。其纵横向搭接长度20cm,沿纵向每间隔100cm用U型钢钉固定(搭接部位必须固定),其斜向间距为100cm,待土工网铺设完毕后在喷播草仔。
   1.2.8特殊路基地段施工方法
   ⑴填石路堤
   施工前根据土石混合的类别分别进行试验路段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碾压前应使大粒径石料均匀分散在填料中,石料间空隙应填充小粒径石料、土和石渣。
   ⑵深路堑高边坡
   施工前应理解设计的边坡方案,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获批准后实施。施工中根据开挖情况随时进行地质核查,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深路堑高边坡地段路基施工时,事先做好堑顶排水,精确测设开挖坡口线,路堑分级开挖后,及时施作坡面防护工程。施工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以及坡脚加固。
   ⑶高填路堤
   高填路堤首先要进行基底处理,本合同段高填路基段基底处理采用先将原地面软土清除,再做强夯处理后填筑,填料优先使用高强度、水稳性好的材料,在路床顶部2.5m起设两层土工格栅。
   ⑸湿陷性黄土
   A、对填土高度≤4m且工作场地允许的Ⅰ级非自重~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不小于25KJ冲击碾压处理,Ⅱ级以上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则采用强夯处理。
   B、对于填土高度>4m或填土高度≤4m但冲击碾压工作场地受限制时或桥头与构造物路段不适宜采用冲击碾压处理的Ⅰ级非自重~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路段,则采用重锤夯实处理。
   C、对于湿陷性黄土挖方路段,路床超挖30cm,重锤夯实后换填30cm6%灰土;对于离村庄较近,不能采用重锤夯实处理的湿陷性黄土挖方路段,路床范围内超挖回填80cm二八灰土处理。
   D、填料夯实采用强夯处理,施工前进行试夯,确定各项强夯参数。夯锤直径2.5m,夯点间距4m,正方形布置,先用点夯设计夯击能间隔点夯2遍,再用1000KN.m夯击能逐点满夯1遍,强夯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大于50mm。
   ⑹路基强夯处理
   Ⅰ级自重、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填方湿陷性黄土采用重锤夯实进行处理。湿陷性黄土,采用重锤夯实,夯击能要达到600KN.m;以消除3米以内土层的湿陷性原则。Ⅱ级以上自重湿陷性黄土路基采用强夯处理。夯击能要达到1000 KN.m。以消除5米以内土层的湿陷性原则。每遍每点夯实6-8击,夯实3遍,前两遍按3-4米间距跳夯,最后一遍排夯,互相搭接不大于1/2夯痕。
   试夯:第一步: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在施工现场取一个面积不小于20×20m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
   第二步:在试区内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数据。
   第三步: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进行试夯。
   第四步:检验强夯效果。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7天以后进行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并与强夯前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按设计要求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判定。
   第五步:当强夯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补夯或调整参数再进行试验。
   第六步:通过强夯前后的试验结果对比,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技术参数。
   强夯施工:强夯施工前,应先清理、平整场地并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和标高,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根据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强夯施工工艺技术参数。
   第一遍夯击按设计形式和间距布置的夯击点,第二遍依次补夯已夯点间隙,最后一遍锤印应彼此搭接,表面平整,并应同时满足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强夯施工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周围建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强夯法施工,强夯施工距建筑物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0~100m。
   强夯效果检验:强夯后采用静力触探和室内土工试验检验强夯加固效果,检验深度不小于设计处理深度,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重锤夯实:重锤夯实施工工艺同强夯施工工艺。
   ⑺冲击碾压
   冲击碾压采用扩散分布的形状进行,行驶速度在10-15km/h之间行驶两次为一遍,每遍第二次的单轮由第一次两轮内边距中央通过,间隙双边各0.13m,当第二遍的第一次向内移动0.2m冲碾后,即将第一遍的间隙全部碾压。第三遍再回复到第一遍的位置冲碾,冲击压路机向前行驶在纵向冲碾地面所形成的峰谷状态,应以单双两遍为一冲击单元,当双数遍冲击时,调整转弯半径与波谷进行交替冲碾,使地面峰谷减小,表面接近平整。按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每五遍进行交换作业。
   每段试验路段冲击碾压20遍以上需要在碾压前已布置好的同一测点位置进行高程和压实度监测。合格后用推土机整平冲碾路段,然后用重型钢轮压路机将路基表面碾压密实平整。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下层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