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碾压施工技术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4-28 15:51:5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8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冲击碾压采用来回错轮的方式,轮迹之间不重叠,由于轮隙宽度大于轮宽,错轮时航向上留有26cm的空隙,纵向上由于冲击碾压时落点的面积有线(与工作面的刚度有关),也不可能压到每个点,但冲击压力呈(450-Φ/2)的角度扩散,表层下面的压式效果相互交叉重叠。对于表层部分经数十遍错冲压牙之后已均匀,这在众多工程中得到验证。
   我国冲击压路机型号多,技术参数有所不同,整机定型、数量较多的是双轮冲击压路机,两冲击轮之间的外部宽度为296cm,轮宽90cm,轮隙宽度116cm。
   故本条文规定:对此型冲击压路机冲压1次的计算压式宽度为2m,经错一个轮宽冲压1个来回后,计算冲压宽度4m,按此方法计算,整个场地全部压完1次为碾压一遍。
   对于单轮冲压压路机则可按轮宽计算,全部场地通过一次为一遍。
   目前对于冲击碾压的合理方式尚有不同的理解,如有人认为冲击碾压时冲击轮横向应重叠1/4或1/2等,按此方式全部场地通过一次算一遍。按次方式排列冲击碾压,则会在横向上出现1遍、2遍、3遍、4遍等不同的冲压区域,造成整个场地冲击极不均匀,故条文未按此方式横向排列与计算遍数。
   采用错轮而不重叠轮迹的冲压方法是合理科学的,沿着固定的线路行驶也是最经济有效的。对于纵向排列,每遍应错1/6周长,这样每次冲击工作面波峰,有利于冲击点的满布、均匀、增强冲压整体效果。
   路基的增强补压是指在振动压实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后,为进一步提高路基的密实度与均匀性,减少工后沉降与差异沉降而进行的补充冲击碾压。有时为了检测路基的压实质量,发现薄弱环节,并对其补强,可称为检测性补压。
   (3)该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冲击碾压适用范围、不宜采用冲击碾压的路段、面积与距离要求、冲击碾压土质的含水量要求、不同类型冲击压路机的适用条件、构造物的保护、冲击方式、施工注意事项、安全生产等。
   该章明确冲击碾压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1)地基冲击碾压;2)土石混填、填石路堤分层冲压;3)路基补压;4)旧砂石(沥青)路面冲压;5)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冲压;6)对于风积沙、盐渍土等特殊土在试验阶段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方可实施。
   不宜采用冲击碾压的路段如下:1)加筋土挡土墙路段;2)旧路改建中挡土墙、桥梁和涵洞的承载力不足以承受冲击碾压荷载的路段;3)含水量超出范围,经冲击碾压试验验证效果不明显的路段;4)路基增强补压试验段冲击碾压20遍后平均下沉量≤30mm的路段;5)建筑物安全间距不足的路段;6)有需要特别保护的建筑物路段。
   土的最佳含水量与击实功是对应的,根据宣大路的经验,冲击碾压后的黄土的压实度超过100%,甚至可达110%,因此冲击碾压的击实功超过重型击实。对于采用冲击碾压时的最佳含水量如何确定并无明确的结论,本"指南"根据相关工程经验,提出可比按试验规程确定的最佳含水量低1%~2%个百分点。
   从国外的资料与我国的工程经验来看,不同的冲击压路机有起自身的作用特点,其适用的领域了不同。三边形双轮冲击压路机能量大(25kJ),有效影响深度大(为1.4m左右),适合于提高路基的压实度,但因冲击轮外形曲线平缓,与地表的接触面较大,作用力不集中,因此不适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冲压。
   20kJ的三边形冲击压路机能量小,有效影响深度小(为1.1m左右),故本指南不推荐选用。
   五边形双轮冲击压路机其能量较小(15kJ),容易牵引,在行驶过程中冲击轮不易打滑,适合于细粒土等松铺系数较大的路基的分层冲压,因冲压碾压时与地表接触面小,作用力集中适合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等破碎冲击碾压。
   四边形单轮冲击压路机冲击轮宽2.3m,总宽2.59m,正四边形冲击轮长1.5m,冲击轮重量8000kg,能量约25kJ,在我国数量不多,主要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关于冲压区内构造物的保护间距,国内未见专门研究。
   主要根据:1)建于土质地基上的建筑物的安全极限值;2)瑞典Dynapac研究部根据施工现场不同地面条件所做测量结果,提出的限制振动压路机对建筑物产生损害危险的相应安全距离;3)我国《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对一般建筑物和构造物的爆破地震安全震动速度规定;4)安徽205线天长段冲击碾压施工期间震动波速检测结果;5)我国多个冲压工程的工程经验等五个方面确定。目前各地的实际控制距离既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也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承受程度。条文中不同构造的垂直保护厚度主要上根据国内一些工程实践提出的,同时也参考有关冲击碾压影响深度的研究成果。
   (4)铺筑试验段:本章主要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内容(检测项目、试验遍数、检测频数)、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等内容。试验目的有以下方面:1)确认采用的冲击压路机型号是否合适;2)冲击碾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3)确定冲击碾压的合适施工工艺;4)确定合适的质量检测方法;5)确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
   检测项目包括:层厚、沉降量、压实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贯入值(DN)、破碎状况、弯沉、平整度、土质振动速度测量、承载力等指标,根据冲击碾压的不同用途确定相应的检测项目与频数等。
   (5)施工准备:该章主要包括记性冲击碾压施工前应做的一些基本准备工作。
   (6)新建道路冲击碾压:新建道路的冲击碾压主要包括:地基和路堑冲击碾压、土石混填、填石路堤分层冲击、路基冲击增强补压等内容。地基和路堑冲击碾压适用于以下情况:1)一般路段的II级(含II级)以下湿陷性黄土地基;2)厚度3m以内浅层软弱地基;3)土质、软质岩石路堑。以上情况主要是根据冲击压路机的影响深度(1.4m左右)与有效压实厚度(1.1m左右)和公路工程对地基处理的要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