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道路改造交通设计方案优化

  摘要:近年来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但老城区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有限,导致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能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本文从老城区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针对老城区道路的现状条件,从道路横断面型式的确定、交通模式的选择以及交通设计的细节处理三个方面阐述老城区道路改造的设计方案优化。

  关键词:老城区道路;改造;交通设计;方案优化

  1、引言

  老城区现有道路大都规划年代较早,建设标准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交通发展需求。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道路红线宽度较窄,道路的拓宽空间受到限制;机动车道数量较少,道路通行能力低下;机非混行,既不利于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也不利于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道路沿线单位开口多,车辆的左进左出严重的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的发挥;交通的细节处理不够科学,不能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提高道路的运行效率、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发挥其应有的道路功能与作用。因此,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交通条件,提高称城市品质。

  2、华光路现状问题分析

  华光路是老城区东西向的重要通道,建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状的道路横断面形式为:4(人)+6(非)+2.5(绿)+14(机)+2.5(绿)+6(非)+4(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华光路的四条机动车道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时有发生;受到机动车道交通拥堵的影响,公交车辆被迫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严重影响非机动车的安全;道路沿线建筑物密集,3.5公里范围内单位出入口多达60余个,车辆频繁出入,严重影响道路的运行效率。

  3、华光路设计方案

  (1)机动车道数量的确定

  华光路位于中心商务区内,道路沿线建筑密集,商业网点较多,人流量大,交通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就华光路需要设置为双向六车道还是双向八车道成为矛盾的焦点,为了科学的确定道路的车道数量,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定性分析:

  根据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城市主干道间距一般控制在800-1200米左右,主干道之间应设置相应的城市次干道。华光路距南侧人民路的间距约为790米,距北侧的联通路约为830米,三条主干道的间距符合规范要求,但三条主干路之间没有贯通的城市次干道,无法分担三条主干道的交通压力,道路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主干道交通压力加大。

  人民路路面宽度为14米,受两侧现状行道树的制约,机动车道不宜拓宽改造;道路通行能力很难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联通路(世纪路-中心路)段,道路红线宽度仅为30米,路面宽度21米,道路两侧布满建筑,没有拓宽空间;道路通行能力受到限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联通路和人民路不能承担东西向交通性干道的功能,强化华光路的交通功能,对于该区域的道路通场具有重要意义。

  ◆定量分析:

  根据2007年交通调查数据,华光路(与世纪路交叉口西侧)双向高峰小时流量分别为485pcu/h和597pcu/h,华光路(与柳泉路交叉口东侧)双向高峰小时流量分别为765pcu/h和960pcu/h。

  根据淄博市综合交通规划模型,2020年华光路世纪路以东段高峰小时最高断面单向流量为1662标准车/小时,双向为3220标准车/小时。经计算需要设置6条机动车道。

  考虑设置公交专用道:社会车辆仅剩下四条车道,根据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参考国内其它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在高峰小时路段饱和度大于1,服务等级在E级,会产生较严重堵塞;

  不考虑公交专用道的情况:根据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参考国内其它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在高峰小时路段饱和度在0.7左右,服务等级在B级以上。

  ◆相关规划要求:

  根据2008年华光路早高峰流量调查,华光路高峰小时公交车流量为40~60辆/小时。根据国家公交优先政策、华光路沿线交通需求以及相关规划情况,华光路须设置公交专用道。下述表格为《淄博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关于公交专用道系统的规划情况:

  道路名称 走向 起终点 长度(km) 道路等级 优先方式

  世纪路 南北 北辛路~付三路 14.8 主干道 公交专用道

  中润大道 东西 西十三路~花山西路 10.3 主干道 公交专用道

  华光路 东西 西十三路~东四路 10.3 主干道 公交专用道

  雪宫路 南北 北外环~南外环 5.4 主干道 公交专用道

  根据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相关规划要求,综合确定华光路采用了6条社会车道+2条公交专用道的断面型式。

  (2)交通模式的选择

  华光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51米,根据上述分析,华光路8条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至少需要29米;并且道路沿线建筑退后道路红线达不到规范要求,为了保证道路沿线商家的正常经营及停车需求,能够作为道路建设用地的空间仅有44米,扣除机动车道宽度29米,每侧剩余用地仅有7.5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如何实现机非分离成为方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特别进行了非机动车及行人数量的调研,并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大家一致认同采用慢行一体化的方案,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位于同一高程平面内,该方案改变了以往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别设置方式,将两个小空间整合为一个大空间,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了借道行驶的条件,即达到了了机非分行的目的,又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慢行交通一体化模式的采用不但解决了机非分道行驶的问题,同时由于慢行一体路面高程的提高,还减小了非机动车道路床的土方开挖量,有效保护了现状市政管线,对于类似老城区的道路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

  (3)交通设计的细节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华光的设计过程中,在充分进行现状调研,认真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方案就如何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证资源最大化利用、行人过街安全及提高相交道路通行效率提高等细节问题进行了统筹考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央护栏的设置:华光路本次改造的3.5公里范围内有60多个单位及居住区出入口,车辆的随意左转出入,严重的影响了主流交通的行车速度,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本次的设计中对道路沿线的开口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尽量将现状出入口进行整合,减少开口数量;同时在道路中央设置护栏,有效地解决了车辆的随意左转和调头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道路的运行效率,保证的车辆的安全。

  ◆交叉口的展宽设计:交叉口通行能力是制约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为了保证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匹配,达到交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对所有路口均进行交叉口的展宽设计,由路段的双向八车道拓宽为交叉口范围内的双向十条车道,极大的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交叉口二次过街:交叉口二次过街可以有效地规范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路径,减少交叉口范围内的冲突点,避免交通混乱,大大改善了交叉口的交通秩序,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大面积的二次过街等待区设置,也给过街行人提供了足够的等待空间。

  ◆中央驻足区:由于华光路路面较宽,给行人的过街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行人及非机动车的过街安全,在道路中央设置二次过街驻足区,给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了安全的停靠空间,同时驻足区的设计还有效的缩短了行人的清空时间,有助于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

  ◆统筹考虑各交叉口通行能力:华光路改造过程中,不仅单单考虑华光路本身的通行能力,还将与华光路相交的所有道路路口进行慢行一体化改造,统一了交通模式,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达到了道路改造“以线带面”的效果。

  ◆左转弯待行区的设置:传统的左转弯交通组织模式为:当左转弯信号灯亮起后,左转弯车辆方可进入交叉口范围内,该交通组织模式容易因每个信号周期内通过的车辆少而造成交叉口的拥堵。左转弯待行区的设置,可以在不影响直行车辆通行前提下,左转车辆提前进入待行区待行,待左转信号灯亮起后通行,该举措的实施,可以使每个交叉口左转弯车的通行量增加400-500辆/小时。

  4、结束语

  在华光路改造的方案设计当中,从宏观的定性分析入手,以科学的预测为依据,合理的确定了道路的断面型式;在交通模式的选择上,认真进行现状调研,充分尊重现状条件,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力求达到安全、快速、高效的使用效果。华光路交通设计方案的优化措施为其他道路的改造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