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技术处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探讨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病害,本文通过对什么是灌浆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灌浆材料的选择、灌浆技术的实施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我国城乡各地修建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这对提高我国公路路面质量,增强公路的抗灾能力,改善公路行车条件,提高客货运输效益,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日常养护费用少,且有利于夜间行车等优点。为了及时修复已损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保证公路运输畅通,一些设计、科研院(所)、施工及养护管理部门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实践中探索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技术。这些技术有的已经通过工程考验,证明是可行的;有的则刚刚问世,有待进一步检验。

  一、什么是灌浆技术

  灌浆——是将一定比例的浆液以适当的压力灌入地基孔隙、裂缝或建筑物自身的接缝、裂隙中作充填、胶结的防渗或加固处理,即用细碎石混凝土或水泥浆将设备底坐与基础表面空间的空隙填满并将垫铁或地角螺栓等埋在混凝土里,以固定垫铁和承受设备的负荷。二次灌浆法是浇灌基础时预先在基础内留出地脚螺栓的预留孔。在设备安装时再把地脚螺栓安装在预留孔内浇灌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使地脚螺栓牢固。它的优点是地脚螺栓便于调整和便于设备安装。缺点是现浇的混凝土与原基础的结合不如一次灌浇牢固。灌浆技术是由法国的年轻工程师理查士•贝利尼(CharlesBerigny)在1802年承担已被损坏的第厄普(Diee)冲刷闸的修补工作中首先采用和发明的。这座大型冲刷闸于1775~1779年建造,运行了8年之后,到1787年水闸因基底土壤发生管通而遭破坏。随着土壤的逐步流失,损害愈趋严重,口岸淤积,使水闸失去了作用;在其后7年时间里,只能驶入很小的渔船。被委派做这项修理工作的贝利尼当时才30岁。根据他的计划先在建筑物的上游和下游各挖一条5m深的沟槽,再用粘土回填起来。当刚做完半个木制围堰时,就发现在地基下面有不小的渗水,而且经两次大潮之后愈趋严重。迫使他不得不考虑另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终于,他想出用灌注粘土浆的办法来填塞产生流水的空洞。他的第一次尝试是用静水头进行灌注,因压力太小,灌不进更多的粘土浆没有成功。后来他发明了“冲击”(PomePercussion)能在压力下灌人较多的粘土。该装置由一个内径为Scm的木唧筒和木活塞构成,在一端有一个直径为3cm的金属管喷头。使用肘唧筒里装满粘土浆,用重锤追击木活塞,将粘土浆挤压进去。他每隔lm作一钻孔,将唧筒放人各个孔中并压入粘土浆,直至从邻近的孔中冒出浆时为止。然后将唧筒移去,用木塞将孔口封闭。这一程序一排孔挨一排孔地进行,直至全部孔做完。压浆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只发生过基台———“浮筏”上抬的问题,虽然这种基台浮筏木料被钉得很紧,但由于粘土浆的挤压还是能把它顶起。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

  1唧泥,基层材料形成泥浆从接缝处或板边缘挤出,板底出现脱空,按挤出泥浆的接缝或板边长度计。

  2沉陷,路面连续数块板下沉,低于相邻路面板平面(或设计高程)的,深度在3cm以上的,按全部下沉板块数量计算面积。

  3裂缝,面板内长度1m以上的各种开裂。按其对行车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微、中等、严重裂缝三种。轻微裂缝缝宽小于2mm,无剥落;中等裂缝缝宽在2-5mm之间,并有轻度剥落;严重裂缝缝宽大于5mm,并有严重剥落和沉陷。接缝边有长0.5m,宽度5cm以上剥落时,也作为严重裂缝计算。

  4严重破碎板,裂缝将整块面板分割成三块以上,并有严重剥落或沉陷。碎裂面积小于半块按半块计面积,大于半块按一块计面积。

  5坑洞,路面板粗集料脱落形成局部凹坑,面积在0.01m2以上

  6板角断裂,裂缝与纵横缝相交将板角切断,当其二个交点距角隅均在15cm以上,小于边长一半并伴有沉陷或碎裂时,按板角断裂部分计算面积。

  7露骨,路面板表面细集料散失、粗集料暴露,面积在1m2以上的...

  8拱起,纵向相邻两块板或多块板相对其邻近面板向上突起在3cm以上的,按突出的全部板块计病害面积。

  9平整度差,用3m直尺沿路面纵向每l00m至少量三尺,尺底空隙在8mm以上的,按整尺(3m)长度计算病害。也可用连续式子整度仪检测的均方差值与规定标准值比较,大于标准值按病害计。同一横断面内只量最严重一处。

  10错台,接缝处相邻两块板垂直高度差在8mm以上,按有高差的全部长度计算病害。

  11:接缝养护差,接缝内无填缝料,或出现填缝料与板边脱离、凹陷((凸出)在1cm以上的。

  三、灌浆材料的选择

  1、灌浆材料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无机矿物质固体颗粒为基本材料制作的灌浆材料,例如水泥、石灰、粘土等,用这类材料制成的浆液,其颗粒处于分散的悬浮状态,属于悬浮液。另一类是化学灌浆材料,例如甲凝、丙凝、环氧树脂等,由化学浆材制成的浆液是真溶液。

  2、灌浆材料应具有的特点

  (1)强度高。要求材料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同时强度应尽可能早的形成,以便及早通车。

  (2)流动性好。灌浆加固是在一定压力下将浆体压入到板下的空隙,若浆体本身粘度大,流动性不好,在

  (3)灌浆过程中不能充分灌入空隙,影响加固质量。

  (4)没有收缩。灌浆加固层的收缩将造成与板体和基层之间的粘结减弱,影响灌浆加固效果。

  四、灌浆技术的实施

  将氧化沥青或水泥浆注入基层,以填充混凝土板下的空隙并重建路面板的均匀整体强度。加固前,要确定基层的空隙所在位置,然后才能钻孔、灌浆。路面基层的空隙通常位于路面的伸缩缝或边角附近,确定面层下面是否有空隙的常用方法是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弯沉测试。另外,混凝土板的错台和边角破损、伸缩缝附近的路面上若常有水迹和泥痕也往往表明水泥板下有缝隙。灌浆加固钻孔时,必须控制好钻头对水泥路面板的压力,以免压力过大而导致水泥板底部破损。灌浆时也需控制压力泵的压力灌浆速度以5.5L/min左右为宜。灌浆加固的位置通常在接缝两边对称处。

  五结束语

  灌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在处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施工过程中科学管理,质量层层把关,能最大限度地减小路面病害的发生。对已经出现和形成的病害,应查明原因,对症下药。相信在以后灌浆技术会更好得为我们服务,保障道路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李华等编著.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技术(修订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郑明军.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重庆交通学院.2002,(3).

  3方福森主编.路面工程(第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徐茂生罗国凯)

  4.傅智、金志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养护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1987

  7.翟站立.路基路面施工及养护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8、《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210—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9、《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0、董哲仁《堤防除险加固实用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