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排水方法浅析

  摘要: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首先分析了路基排水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几种路基地下水排除方法,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路基排水、路堑、暗沟、毛细水  

  1前言

  公路质量的优劣,首先在路面反映出来,体现在路面是否能造应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舒适与安全性。公路路面是依托在路基上的,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这就要求路基在保持经常干燥状态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才能保证路面的承载能力,使路面不产生变形和破坏。影响路基强度,造成路面破坏的因素很多,但与路基的排水良好与否最为直接。因此,在修筑公路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是路基排水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普通型汽车荷载作用区域达1.2~1.5m,而特重型汽车荷载作用区域就可达3.0m。这就是说,路面以下3.0m深度范围内的路面结构层和路基都是特重型汽车荷载的持力层。按水文地质的有关资料分析显示,路基的持力层正是土基毛细水的活动层。因此,保持持力层的经常干燥是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

  在南方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般来说地下水位较高。在平原或半丘陵地区修筑公路时,如果地下水的天然水位低于路基高度3.0m时,路基强度不会受地下水的影响,路基地下水的排除问题可不考虑。当地下水位高于路基,或低于路基标高不足3.0m以及挖方深度大于6.0m时,路基的持力层正浸泡在地下水中,这种情况就应当采取排除路基地下水的措施。

  在山岭地区修筑公路,路堑大部分都在基岩上,这种情况下持力层的强度和地基的强度和地基的水稳定性都比沉积地层高。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挖方路基,往往给人们一种比较放心的错觉,没有想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道理。而未考虑这种情况下路基地下水仍存在,造成这些挖方路段的路基后患无穷,病害严重。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路基地下水处理的问题。

  为了防止地下水淹没或毛细水浸泡路基,必须对路基地下水进行汇集和排除,把高于持力层底面的地下水位降低至持力层惟下,才能确保路基强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由于地下水排水结构的构造一般都比地面水排水结构复杂,维修和改造都比较困难,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都要特别精心。对需要排除路基地下水的路段,必须充分掌握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和有关陆地水文与气象情况,弄清地水下的埋藏﹑分布﹑变化﹑流向和流量。在排除路基地下水的方法上,应根据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排水结构物进行地下水的排除。下面,就介绍本人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几种路基地下水排除方法。

  2路基地下水排除方法

  2.1砂砑层排水

  在砂砑比较丰富的施工现场,可就地取材,在路基清淤后铺上厚度不少于20cm的透水性和水稳定性较好的天然砂砑,可以隔断毛细水和排除地下水。砂砑层不但具有切断毛细水,疏干水分,同时也可改善路基的工作状态,提高路基强度和防止翻浆作用。省道1909线K2+620~K3+730段施工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进行处理。该路段原为水稻田,水位较高,淤泥质土或淤泥的厚度有1.5~3.0m,最厚处为5.0m,且路基填土高度较低。为了使该段路基持力层范围之内不受地下水的浸泡,造成路基破坏,在该路段采用清淤换填砂砑的方法,疏导了地下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2渗沟排水

  渗沟排水的作用是吸收﹑汇集和排除地下水,达到降低地下水位,拦截流向路基的地下水,从而保证路基经常处于干燥状态。

  渗沟排水宜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位置,并能很好地解决出口位置的挖方路基。在设置渗沟时底宽要以满足排除地下水位最大流量为原则。地下水量可根据水文地质学和地下水动力原理及有关公式进行运算。

  在省道S1909线K8+150~K8+450段采用了渗沟排水法,效果比较理想。该路段地形较高(在两山之间的马鞍处),表面是耕植土,清表后发现淤泥质土厚度在1.0~2.2m,为了使路床不受地下水侵蚀,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并使路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并使边坡稳定,对该路段用路床内换砂,路基两侧设置路堑挡土墙,在边沟下设置渗沟,以拦截地下水向路基渗透的方法进行施工。

  2.3盲沟排水

  采用盲沟排除地下水,适用在浅层裂隙水路段,地下水流向与路基走向大体一致的挖方路段,而雨季由于雨水的大理渗入而形成足以破坏路基强度的裂隙水。如果该路段在路床上设有盲沟,就可将裂隙水汇集和排除到路基外。

  在设置盲沟时应注意到的方面有:(1)为防止细颗土堵塞,可将土工布将填土料包裹进行反滤;(2)在机械化施工时,不宜设置太多盲沟。

  2.4暗沟排水

  暗沟主要是把路基范围内的泉水及较集中的裂隙水导至路基范围之外,使其在路基中得不到扩散而危害路基。设置暗沟时出口应高于路外排水沟的最高水位,一般不得小于20cm,以预防排水沟倒灌。暗沟可用片石或块石砌筑,也可用预制管道。

  2.5深边沟排水

  深边沟排水是集中边沟和渗水作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路基排水方式。它是借用路基一侧或两侧加深边沟所组成的排水渠道将地下水降至路基临界高度以下,使地下水流成为地面水流,并同原地面水流一道按排除路基地面水的方法把水排除到路基以外。使路基疏干,能保持经常干燥状态和良好的稳定性。

  对于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路基设计标高的路段,地面坡度大于5度以上的地形,或路基与含水断层相遇的路基都可以考虑加深边沟进行排水。深边沟是明沟,在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上都比渗沟理想,在实际应用上效果较好。

  2.6隔离层排水

  隔离层排水是利用土工布材料隔离地下水向路基渗透达到路基排水的作用。运用隔离层排水的土工材料多用土工布,它适用于在地下水位较浅的饱水松软地基上应用。如沼泽化湿地或沉积的细颗浸沼地基。

  土工布宜用全铺式,利用它的纵﹑横向的良好排水性能,在路基与水沟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的排水系统,将土路基中的水分顺利排出路基外。

  3结束语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会十分繁忙,低等级道路已不适应重交通流的使用要求,只有适合重型车辆通行的高等级﹑高质量的道路才能满足。因此,在修筑公路时,只有解决好路基的排水问题,路面的质量才能保证。  

  参考文献:

  [1]施敏.浅谈透水基层在路面排水中的运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0).

  [2]金发均,马永泰.渗沟排水设计中土工织物的使用[J].路基工程,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