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近两年来,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的重点逐渐转入农村公路中,农村公路的建设开始大规模展开。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管理 

  1 前言 

  我国农村公路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普及到提高,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农村公路建设成就显著。但是,在我国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模式和体制下,农村公路的供给在效率、效果、公平性和可持续发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工农剪刀差”、“重城轻乡”,优先发展城市的倾斜战略和政策,农村公路不论在总量、技术水平还是在服务能力上都不能满足农村的生产,生活需要。[1,2]

  建设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快改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匾乏状况。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路作为公共物品,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起着联系、保障农村经济活动和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提升了路网服务功能,改善交通条件,方便农民出行,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

  2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员居住相对分散。多年来,落后的交通建设设施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信息十分闭塞,“买难”和“卖难”问题仍然很严重,严重困扰着农村人口的消费和创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目前全国还有近100个乡镇、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农村公路交通的不便利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公路迫切需要改建和提高技术等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力度,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五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4178亿元,是“九五”的3倍。2003年以来,新改建农村沥青(水泥)路30多万公里,总里程达到63万公里,比建国以来的53年翻了一番。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本世纪前二十年,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通达”、“畅通”公程,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农民出行快捷、安全、舒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底,全国将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即“油路到乡”;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即“油路到村”。2006年从新增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以及车购税资金170多亿元,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到2020年,总投资在15,000亿元左右,即每年1000亿元。确实用于工程的费用约占70%,即每年700亿元左右。

  3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农村公路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公路网密度和公路网技术等级都很低,“通达”建设任务仍然艰巨,“通畅”问题急需解决,抗灾能力弱,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第二,许多项目欠规划设计,建设标准与规模控制不够合理,工程局部质量不稳定,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隐患。项目管理尚待完善,程序较为复杂,实际操作多有不便。农村公路主要包括县、乡、村道,特别是对于西部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公路单位里程造价高,建设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如果仍然按照正常的项目管理程序,编制详细的施工可行性报告、施工图设计,实行单个项目招投标的严格管理,势必增加成本,同时也给实际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第三,配套资金少,拖欠工程款严重,许多开工项目中途停止。近年来,尽管国家对于农村公路特别是西部地区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由于各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实际投入到农村公路的资金很少,相当部分是通过征地拆迁的优惠政策、减免税费、降低征收或补偿标准实现的,特别是农村费改税之后实行的“一事一议”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可能存在少数人不同意,或者当时同意事后不出钱、不出力的现象,挫伤大多数农民积极性的事情时有发生,配套筹资困难重重,直接影响农村公路的发展。

  第四,公路建成后不重视养护甚至弃养,建成后路政管理不够完善,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等。

  4 对策及建议

  4.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农村公路建设整体规划设计应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术适用、保证质量”的原则进行。首先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实现农村公路联乡通村,提高通达深度和晴雨通车能力上;其次要按照“保通求畅”的原则,做到与开发当地资源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第三是在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上采取“一路一策、一路多策”的方法,坚持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和因地制宜的指标体系,注重旧路桥的利用和地产材料的使用,努力降低主要材料的费用。第四是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路、林、田、水的综合立体开发,通过公路建设实行近距离取土的方法降低工程造价,利用取土坑养鱼增加农民收入。

  4.2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保障政策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应当逐步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损害农民利益。

  4.3加强对农村公路项目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注重建设的时效性和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重要农村公路项目,可编制简化施工可行性报告,一般农村公路项目,可进行简易设计;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适当采用将若干项目“打捆管理、打捆招标”的方式,同时强化对建设目标和质量的管理;创新农村公路竣工验收方式,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角度,采用打捆验收、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验收。

  4.4建设、养护、管理并重,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各地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水平普遍较差,与公路的建设发展要求相差很远,只有克服重建设轻管养的片面认识,坚持建设、管理与养护并重,才能提高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

  (l)改革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模式。把目前实行的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县道的建管养工作模式、乡村道路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的模式,改为工程建设、路政管理由县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公路养护由各乡镇设立的地方道路养护所负责,并根据养护里程配备养护人员,人员工资和养护费用由各乡镇政府承担,县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考核。

  (2)政府或立法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保障农村公路工作。在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等问题上,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也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走法制化的道路,农村公路才能取得实质性、跨越性、持久性的发展。

  4.5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责任

  保证质量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必须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法人负责”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我国农村公路项目多、里程短、投资少的特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强化监督职责,落实质量责任,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要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度,一般应委托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也可由项目所在县交通部门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监理组展开监理工作。

  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认真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规范、规程、办法和规定,严格按照批复文件进行施工。要明确工艺流程,掌握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同时坚持科技创新之路,农村公路建设应有条件地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如油砾石、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并及时采购部份关键设备。

  5 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是“兴农、富农、爱农”的大事,需“政府引导、行业组织、群众参与”,只要发挥政府和群众、行业和社会的修路积极性,坚持从抓统筹规划入手,抓政策、措施的落实,以示范、典型工程引路,在质量管理上,建立农村公路质量巡查和情况通报制度,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强化技术指导工作,农村公路建设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03年

  [1]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中国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2004年

  [3]《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2005年9月

  [4]《中国交通年鉴》2005年

  [5]《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2006年2月

  [6]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中国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2004年

  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2月6日

  [7]白锋哲.交通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支持社会主义

  新农村发展[J].今日国土,2006,(03).

  [8]马宗良.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解读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J].科技资讯,2006,(13).

  9]刘运化.中国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变迁[J],中国公路,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