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涵洞设计与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摘要:对于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涵洞设计是否合理及施工是否合格,将会直接影响到整条公路的造价与工程质量。本文主要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阐述了涵洞设计与施工中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涵洞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路桥工程;涵洞;设计;施工质量;措施

  1、涵洞的选型与孔径确定

  1.1涵洞的选型

  1.1.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在公路中较少应用,主要应用于农业灌溉。此种型式涵洞主要优点为:结构型式简单,受力情况和适应基础性能良好。造价低,而且便于工厂批量预制;缺点主要表现为:过水能力较小,接缝处的防水构造措施复杂,常常会因接缝处的漏水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1.1.2箱涵

  其施工工序复杂、用钢量大、造价高。一般用于软弱地基地区或具有其它特殊要求的地区。

  1.1.3石拱涵洞

  主要被山区公路采用。主要优点为:净空高、过水能力大能经的起山洪考验,且可就地取材、造价便宜;当跨径比较大、承载能力大时结构坚固。缺点:自重较大、对地基承载能力要求较高,且施工工序繁多、工期长。

  1.1.4涵式桥结构

  涵式桥的提出是在设计涵洞无法满足农村生产设备通行要求,且设计成高架桥跨越时不经济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这种结构的跨度介于涵洞与桥梁之间。涵式桥是指通道、小桥,单孔跨径不小于6m的新型结构形式。主要优点有:能较好的适用于多种地形、地势,且工程造价低;易于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破坏小,使总体设计更加合理。

  1.2涵洞孔径的确定

  涵洞孔径大小的设计应根据当地可能发生的洪水流量大小,河床地质、平均流速等综合考虑。涵洞孔径的大小应该满足以涵内流速不致冲刷河床或结构物、设计洪水流量,并保证涵前涌水不致过高。要求跨径与台高之比限制在1:1~1:1.5之间。对于通道式涵洞,其孔径大小应该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8.5.4规定的净空要求。对于较长的涵洞,其孔径的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涵洞长度为15m~30m时,其孔径大小应大于1.0m;当长度介于30m~40m之间时,其孔径宜大于1.25m;长度大于40m时,则不宜小于1.50m。

  对于钢筋混凝土涵式桥结构,其在山区高速公路中应用广泛。设计中应考虑以下问题:1)在结构受力计算时,土压力应考虑侧摩阻力的影响;2)涵式结构斜交角度不宜大于30°,同时应考虑结构物的分节长度,墙身水平的分布钢筋宜选用小直径钢筋,加密间距形式布置;3)沉降缝应每间隔6~10m设置一道,缝宽1cm~2cm。

  2、涵洞基础施工

  基础开挖完成,应首先复核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并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应报送驻地监理验收,同意后及时封底或进行基础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控制基础混凝土的质量。基础混凝土配料应按审批的施工配合比进料,严控混合料的搅拌时间小低于规定的最少搅拌时间,最好是集中搅拌。当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对基底进行处理达到地基承载力要求后再浇筑混凝土。基底处理方法为:采用片石封底,再分层填筑碎石并碾压。

  3施工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3.1盖板预制、安装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盖板底部有横向裂缝、涵盖板顶覆土厚度薄,有重车通过或压路机振动碾压时,会造成盖板底部出现横向裂缝。原因有:

  1)盖板预制时主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

  2)主受力钢筋加工时,端头弯起的长度不够,弯起角度不为直角,造成主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够;

  3)盖板底模涂刷的隔离剂渗放混凝土内部,降低了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混凝土与主受力钢筋间的握裹力降低。

  3.2台背填土施工常见问题

  台背回填范围不合格。引起回填范围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为:

  1)基坑沿坑壁垂直回填至原地面,未做成台阶状连接;

  2)台背回填材料与相接路基填筑材料压缩模量差异大,易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发生桥头跳车现象;

  3)原地面以上的台背回填宽度未达到2倍台身高。

  台背回填料不合格。原因有:

  1)回填料采用了涵洞周围非透水性材料;

  2)回填土方颗粒级配不良;

  3)采用的透水性材料0.074mm以下颗粒含量及液限指标超限。

  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合格。原因有:

  1)碾压机具压实功率不足;

  2)分层洒水不够或超洒,填料压实时不在最佳含水量,有回弹或翻浆现象发生;

  3)回填时分层填筑厚度超过20cm;

  4)台背回填与土方路基连接段碾压后未挖台阶;

  5)填料颗粒级配不均匀或有超过50mm的颗粒存在,造成大粒径料周边土体松散不密实;

  6)台背回填压实度检测频率低,代表性不足,将不合格的填筑层误判断为合格,致使填方压实度不能达到95%的要求。

  3.3桥头跳车原因及分析

  3.3.1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

  1)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台背回填部位为碾压的一个薄弱的部位,压路机难以碾压到位,且碾压时机械振动不易过大,否则会影响结构物台身质量。

  2)工后沉降产生的变形

  现阶段由于公路建设需要赶工期,工后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工后沉降不均匀引起的桥头跳车现象越发严重。

  3)桥头路堤、锥坡范围内地基处理不彻底

  桥头路堤及锥坡一般位于天然地基上,如果在施工前不处理或处理的不彻底,天然地基将会产生极大变形。施工完毕后,如果桥头路堤重力产生的变形不能在桥头路面铺筑时基本完成,将会产生桥不下沉而路基下沉的现象,造成跳车。

  4)因高填土路基自身引起的变形

  在高路堤情况下,因路基填土较高,即便在施工时仍按规范要求逐层碾压使压实度达到要求,但仍可产生1%左右的压缩量。使得与桥台间将出现沉降差,引起跳车。

  5)环境天气影响

  雨及雪融化后由路面渗入路基,造成路基土软化,超成不均匀沉降,引起跳车现象。

  3.3.2桥头跳车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