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出口过路段施工中的支护措施

     【摘要】介绍在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大冶段田垄角隧道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施工中,根据山体的地质和环境特点,对隧道出口过路段各工序采用了不同的支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隧道开挖,复合衬砌支护,支护方法

  田垄角隧道是国家重点工程川气东送管道工程中的一条隧道。本隧道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姜桥镇辖区姜桥水库边,隧道走向依照天然气管线走向确定。隧道处在大冶湖以南的低山区,以侵蚀地貌为主,本隧道穿越一NW向的山岭。隧道出口段大致顺山边展布,为山麓强烈溶蚀充泥带,裂隙比较发育,软塑性粘土充填,围岩自稳能力极差。距隧道出口拱顶上8米为一24m宽公路。扣除路基回填土后,洞顶覆盖层厚度仅有6m。该公路连接着上游鹅宝山隧道和叶家庄隧道。工程运输车辆通行繁忙,地面震动荷载较大,隧道支护非常困难。

  1隧道开挖支护方法及工艺

  根据新奥法原理,结合地质情况,考虑到天然气管道隧道断面小(隧道净宽3.3m,净高3.8m),隧道开挖采取全断面光面爆破,衬砌采用直墙复合式衬砌。隧道出口段开挖易塌方,初期支护以超前小管棚支护为主,辅以挂网锚喷支护;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混凝土,确保围岩不产生塑性破坏,路面不产生裂缝。

  作业中,首先安装钢架,将超前小导管打入掘进前方的岩层内并注浆预支护加固围岩,然后进行爆破。爆破后迅速清除石渣,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后,安装后续钢架,并挂网锚喷。肉眼和仪器监控量测隧道拱顶下沉。施工严格按照“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操作。洞外设置3处监测点,检测路面沉降。

  2各施工工序的技术措施

  隧道围岩破碎,在隧道开挖前进行跟进式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开挖断面须满足钻孔设备和施钻人员操作的要求。两段小导管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m,如图1所示。 

  小导管注浆的要求:(1)小导管钢管采用φ89x4mm的热轧无缝钢管制作。每段钢管长度4.5m。小导管的制作方式参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13.2.1。

  (2)从小导管导向管定位处钻孔。钻孔时将钢管随钻头一起钻入围岩内,达到设计深度后停机,钻头与钢管、钢管之间用丝扣连结。注浆管上有φ10@200mm梅花型布置的注浆孔,钢管尾部(孔口段)0.5m内无孔,为止浆段。

  (3)钻孔完成后,为提高钢管的刚度及强度,钢管内加设一根φ18mm钢筋(HRB335级)。

  (4)根据地层的孔隙和地下水情况,注浆浆液选用水泥浆和水玻璃混合浆,浆液配制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密度β=25~40°Be;水泥.浆水灰比为0.5∶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1~1∶0.5;缓凝剂位水泥用量的3~5%。

  (5)为避免管棚侵入隧道开挖线及钢管之间互相干扰,钻孔时水平偏距沿相邻钢管方向控制在100mm内,垂直偏距沿相邻钢管方向控制在100mm内(对管棚前端,而非管棚孔口)。

  (6)向小导管内注浆时,按先上后下顺序全孔一次性注完。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注浆时,注意观察注浆压力的变化、注浆管的需浆量、止浆墙周边注浆管的冒浆情况和压力的变化,控制各注浆管的注浆量;注浆结束5小时后,方可爆破开挖。每次开挖进尺长度不大于2m。

  开挖出渣后,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前,先用高压风将岩面吹扫干净,然后全断面喷50mm厚C20早强混凝土。锚杆为摩擦性砂浆锚杆。锚杆选用φ22(HRB335级),长度2m,间距0.7m,梅花形布置。为增加锚杆的作用范围,提高锚杆的作用,锚杆端头设置150mmX150mm的钢托板。钢筋网采用φ6钢筋网片全断面布设,网格尺寸为150mmX150mm。锚固剂为水泥砂浆卷式锚固剂MSJHS32/225。

  锚喷混凝土,铺设钢筋网后,架立钢架支撑。钢架采用Ⅰ18制作。钢架间距700mm,两榀钢架翼缘用φ18(HRB335级)钢筋间距500交错焊接连接。钢架安装须稳固。垂直度允许误差±2°,中线及高程误差允许位±5cm。钢架安装完成后,喷射混凝土覆盖钢架。喷射混凝土厚度230厚。

  3结语

  田垄角隧道出口段的施工,由于根据具体地质状况,采用合理的开挖及复合衬砌支护方法,适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了隧道开挖过程中未出现塌方,人员、器械均完好。路面未出现1mm以上的裂缝。公路畅通通行。

  参考文献:

  1.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J10003-2005)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公路隧道施工规范》(JTJ042-9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