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桩基础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步骤,关系到桥梁日后的使用,因此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本文究其施工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桥梁, 桩基础, 质量
 
一、 施工准备工作
1. 在桥梁开工报批以后,施工现场应做好场地平整及施工便道的铺设,场地应消除杂物,换除软土,整平夯实,并用装载机或其它机械在拟开钻位置构筑成平台,用压路机碾压成型。成形后的平台顶面应高出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1.5-2.0m。
2. 测量人员应做好施工前导线点的复测检查,加密导线点,在桥梁工程周围形成一个附合导线网,根据图纸放出桩基础中心桩位及地面标高,为较核桩位的准确性,桩位放样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站点同时放样,并请业主测量组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3. 施工现场在开工之前必须做到用电、用水到位,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电力线须做到架空铺设,并且不能烦碍施工机械的正常施工,如需跨施工场地的,应计算施工机械可通过的净高,并备有专人电工进行电路巡查检修。
4. 埋设护筒
1) 护筒加工:护筒采用厚钢板制成,护筒整体坚硬不漏水,护筒接头处内部无突出物,耐拉、压、不漏水。
2) 护筒埋设:护筒埋设时护筒顶应高出平台地面0.3m-0.5m,护筒底端埋置深度不小于1.5m,并将护筒周围的土挖除,换填粘性土并分层夯实至平台顶。
 
二、 灌注桩施工
1. 钻孔
1) 钻机就位、对中整平,就位前将钻机底部基础再次进行夯实处理,再铺设枕木,防止基础下沉、钻机倾斜。就位时在护筒上拉出十字丝 ,用锤球对中,钻孔中心与设计桩基中心偏差小于10mm,钻机底盘用水平尺调平,以保证竖直度。
2) 泥浆沉淀池应设在距钻孔附近合适处。
3) 钻孔:根据文件所给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选用配套钻机。钻孔过程中对钻孔孔位、竖直倾斜度等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钻机位置,保证成孔的孔位正确。在钻进过程中对钻孔过程要详细记录,在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要做好记录,交班时填写好钻孔记录表。
4) 孔径检查与清孔: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使用测绳测量孔深,并使用钢尺校核。测量要多次测量取最小值。钻孔完成使用自制检孔器进行检查,成孔孔径不小于设计孔径。清孔后检测泥浆性能指标,指标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清孔后的泥浆指标必须从顶、中、底部分别取样检验并取平均值。
2. 钢筋笼的制作
桩基钢筋应在钢筋加工厂进行加工,最好在钻孔现场的平台上进行钢筋笼的绑扎,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对超出规范要求的及时调整,定位钢筋及加强箍筋每两米设一组,以保证钢筋笼在孔内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笼加工焊接应注意以下要点:
1) 钢筋焊接采用搭接电弧焊,要求采用双面电弧焊,其焊接长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2) 检测管的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均布于钢筋笼的内部,检测管两端使用3mm钢板焊接进行密封,钢管接头先使用对焊,然后使用套管将焊接位置套好,再焊接封死。并经过气压检测,满足工作要求。
3) 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计接头。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必须少于50%。在钢筋笼下部分螺旋筋间距为15cm的区段要求点焊固定。在上部螺旋筋间距为10cm的区段内采用梅花交叉法绑扎。
3. 钢筋笼的运输及吊装
不在钻孔现场绑扎的钢筋笼应采用装载机或其它合适机械吊至平板车上,由平板车运输至钻孔现场,起吊时采用木棒将起吊位置固定好,并在钢筋笼内侧绑入圆木以增加其刚度,方可起吊。防止在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变形。钢筋笼用吊车起吊时,为保证骨架不变形,应运用两点吊,主勾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上部,副钩第二吊点应设在骨架的二分之一处。
4. 水下混凝土拌合
混凝土按工程需要的数量拌合,混凝土拌合站设备自动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以及进料和出料,自动控制混合料的拌合时间,在水泥和石料进缸前,应先加一部分拌合料,应在混凝土拌合站设置专职试验员与质检员经常进行粗、细骨料级配检查分析,对骨料进行含水量的分析并相应地修正配合比。
5. 下导管灌注水下砼
导管应坚固、内壁光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各节管径大小一致。管节组合后做好气压检测试验。气压检测试验采用空压机来完成,要求压力满足10Mpa,如不满足,必须对不合格的段落进行更换以满足密封性能的要求。
 
三、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防止灌注时发生“气塞”的方法
1) 吊车的混凝土料斗在放料时,不要太对正导管中心,可以朝储料斗一旁靠,这样使棍凝土进入导管可以有个前后错开的过程。
2) 在导管内挂一根有筛眼的钢管,弯成钩形,吊在储料斗上,防止掉人导管内。这根钢管既可让混凝土错开下料,又起透气作用。
2. 导管进水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 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2) 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浪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人。
3) 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3. 坍孔
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人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混凝土钻开抓出,同时将钢筋抓出,只保存孔位,再以粘土掺砂砾回填,待回填土沉实时机成熟后,重新钻孔成桩。
4. 卡管
1) 初灌时隔水栓卡管。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整,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
2) 机械发生故障或其它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堵在管内。预防方法应在灌注前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时立即调换备用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人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四、 质量保证措施
1. 对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责任到人。
2. 严把队伍进场关。采用一流的人才,先进的工艺,过硬的设备进场,为优良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严把检测关。桥梁钻孔灌注桩无破损检测是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对承担桩基检测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资格审查,逐根桩做超声波检测。对处理后的缺陷桩做二次检测,以确保成桩质量及工程的安全性。
 
结论
桥梁灌注桩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作,针对其地质条件的不同,其施工要点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在施工中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归纳,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施工质量标准,切实的保证施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