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的整体剪切破坏

  路基整体破坏也就是上节所述的路堤整体滑移,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软基厚度变化较大,部分桩基础未能穿透淤泥层,而成悬空状,或是地基处理不够宽度,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产生了破坏和不均匀沉降,地基基底应力受荷超过极限承载力时,引起路基干裂或整体滑移。
  ②由于地理位置或是设计上不合理,导致路堤边坡过陡,在车辆的往复作用下也可能发生路基的整体剪切破坏。
  ③坡脚受雨水或河水冲刷,引起路基滑坡或坍塌。
  ④坡面防护受到破坏,大量雨水渗入滑体内,使土体潮湿软化,土体自重增加,下滑力增大,土的抗剪强度降低造成路基坍塌或滑坡。
(2)路基与桥台间形成台阶或路面凹陷
  对于未设桥头搭板路桥过渡段,刚性桥台结构物与柔性路堤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由于人工填土的压缩变形和天然土基的自身固结沉降变形而产生相对较大差异沉降,从而在路基与桥台间形成台阶或路面凹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
  ①桥台结构物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加固处理的,全桥呈刚性体系,在正常作用下,其沉降很小。
  ②桥梁构筑物后的地基和路堤由于其地基状况和填料土自身的性质,则会产生一定的沉降变形,而且这种变形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稳定。
  因此经过很长时间后,桥台与路堤间当差异沉降超过一定值后,跳车必然发生。当路基的均匀沉降或不均匀的最大值靠近桥台时就会产生错台,如图4-4所示。当不均匀沉降产生在过渡段内时就会形成路面凹陷。
(3)搭板断裂
  目前,在桥头跳车的防治措施中采用桥头搭板较为普遍。由于桥头台背路堤填土碾压不够密实,搭板建成时其下是均匀支承,通车后路基逐渐沉陷变形,导致桥头搭板与路基相脱离,以及支承面下降形成脱空。此外,雨水顺桥台伸缩缝渗入路基中使路基土软化,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会造成土体变形或挤出,最终使得该处路基发生沉降,搭板下出现空洞。重车通过时,搭板与路面板即变为不均匀支承,并在脱空区最大沉降处的板底位置产生应力积聚,当应力积聚超过允许弯拉应力时,搭板就开始断裂。
  产生桥头跳车是计算理论、设计、施工及各种自然因素等主客观原因形成的,实际中跳车的产生应按具体情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