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6、毕业设计任务书。
(二)概述
    本设计是根据提供的地形图,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的公路,总长度为2707.934m。
(三)技术标准
    本设计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为:
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80km/h
3.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
4.路基宽度:12m
 其中:路面宽度:2×3.75m
       硬路肩宽:2×1.5m
         土路肩宽:2×0.75m
5.路面结构:面层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6.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7.线型技术指标: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
(四)路线设计起始点及设计高程
起点桩号:k0+000            设计高程:256.3
终点桩号:k2+707.934       设计高程:226.9
路线总长2707.934公里。
(五)沿线地理特征
    设计路段为平原微丘区,自然地理条件:设计路段为平原微丘区,部分地区纵坡起伏较大,地表植被为草地、树林,间有水塘、河流。 沿线所出自然区划为II2a区,属东部温润季冻区,该地区路面结构突出的问题是防止翻浆和冻胀。翻浆的轻重程度取决于路基的潮湿状态,可根据不同的路基潮湿状态采取措施。该区采用稳定土已取得一定的经验。沿线地层为粉性土、砂类土及砂砾石,山地较强烈隆起。一般填方路段,中塑性粘土及高塑性粘土深5m,地下水位在地面线以下1.5m处;一般挖方路段,路表土为塑性粘土深2m,风化砂深5m,以下为砂岩。
(六)新技术采用
    本设计采用Hint公路设计软件绘制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图、 横断面设计图等图纸,提高了设计速度和质量。
二、 路线设计
(一)路线平面、纵断面线型设计说明
1.技术指标采用
    本设计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全线设置3条平曲线,曲线半径300m/1个,950m/1个,893m/一个,平曲线累计长1513.329m,占路线总长55.89%。纵断面设计变坡点2个,最大纵坡3.4589%,最短坡长690.00m,竖曲线累计长285.067,占路线总长10.527%。
2.平、纵线型设计说明
    本路段是改建公路,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方面考虑,使平、 纵符合二级公路平原微丘要求。
(二)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标高为路基中间标高。
2.纵面线形与地形相结合,视觉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
3.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等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并保证公路的稳定和畅通。
(三)路基横断面布置、加宽及超高
1. 技术指标采用
    全路段采用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技术标准,均不设加宽。曲线超高按绕路中线旋转进行设计。施工时,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车道中心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2.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宽16.5m,填方边坡为1:1.5,挖方路基两侧设置边沟,内边坡为1:1.5,外边坡为1:1。路基压实以重型击实标准为依据,参照《公路路基施工规范》(JTG D30-2004)执行。
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说明
    路面双向横坡2%,土路肩横坡3%,挖方路基设边沟排水,沟底宽和沟深尺寸为80×80cm,内边坡为1:1.5,外边坡为1:1,采用浆砌片石加固。
(四)路面设计及路肩加固形式说明
1.设计依据
    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进行设计。
2.设计交通量和轴次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2年,标准轴载BZZ-100,年增长率为8%,设计累计轴载作用次数930.73万次。
3.路面结构
    路面材料的规格参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执行。二级公路路面结构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4㎝),下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6㎝);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16㎝);上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16㎝)下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15㎝);垫层为级配碎石(15㎝)。
4.路面宽度
   路面宽为2×3.75m,硬路肩宽:2×1.5m,土路肩宽2×0.75m。
5.路肩部分
   为保护路面,延长使用寿命,路肩应严格压实。
(五)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用地措施
    取土、弃土方案要注意节约用地和防止水土流失,路基弃土不得随意倾倒,必须有规则的堆放在指定位置,并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措施。必要时,在取土坑和弃土堆内种植树木,以保护环境。取土场应尽量集中设在路线外荒山、荒坡上。
(六)涵洞
    本路所经地区桥梁涵洞设置,以尽量满足目前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力求不改变现有河流,保证排水使用功能,顾及群众生产生活方便为原则进行设置。经过资料分析、现场调查核对、征求地方意见、进行总体规划,结合路线纵面设计和实际可能,对部分小型沟渠作适当改移、归并处理,以控制工程规模,使设计更趋合理。
全路段的涵洞采用圆管涵,根据流量设置涵洞口径,洞口形式均为八字墙。涵洞孔径根据流量计算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孔径,结构形式根据节约成本,便于集中预制和养护等合理选择,洞口形式设计为八字墙。
(七)平面交叉
    合理设置平交道口,并对平角口局部进行硬化,解决群众生活不便。
三、环境保护
    在填方路堤边坡、挖方路堑的碎落台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因地制宜,绿化植树,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挖方路基防护的拱形骨架护坡,填方护坡采用的土工网内种植花草树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起到加固路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