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分析山西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总结了农村公路养护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的对策建议,以确保农村公路整体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农村公路,现状,养护,对策
 
1山西农村公路发展的现状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国土面积 15. 6 万 km2,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全省有1 198 个乡镇,28 108 个行政村,2 300 万农业人口,其中大部分乡镇和村庄分布在大山之中。公路是农民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关系山西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基础设施。
      山西省交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使山西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公路里程持续增长,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显著提高,公路密度继续提高,通畅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客运站场网络日渐完善。2006 年~ 2009 年的 4 年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53. 1 亿元,占同期全省公路建设总投资的 1 /3,新改建农村公路106 758 km,其中县乡公路 16 910 km,通村水泥( 油) 路 89 848 km,新增通水泥( 油) 路的建制村 5 394 个,96% 的建制村通了水泥( 油)路,提前完成部省协议目标。2010 年年底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 油) 路“全覆盖”。全省28 108 个建制村,除185 个建制村不具备条件外其余 27 923 个建制村全部通水泥( 油) 路。
      目前山西省农村公路里程占到了公路总里程的 88%,农村公路已成为政府向公众提供的覆盖面最广的公益设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自然成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基本、最迫切、惠及最广的实事,地方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重要意义,增强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的责任感、使命感。
 
2农村公路养护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农村公路的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目前我省农村公路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公路养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对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绩效具有重大的作用。
      以农村公路为主体的公路网总规模与山西省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相比,山西农村公路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受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山西农村公路普遍缺少桥涵构造物及配套的防护设施,如边坡防护、排水沟涵等,特别是对于地形、气候条件恶劣的贫困山区,缺桥少涵、无配套防护设施现象尤为严重。由于缺桥少涵、无配套防护设施,农村公路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路畅通与当地群众的出行与生活。山西农村公路的很多桥梁都是危桥,且在一些涵洞及沿山开凿的农村公路险要路段,又缺少必要的配套防护设施,给公路交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村村通公路”的实现,使广大农村形成了密集的公路网,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支柱作用。但农村公路宽度不够,质量欠佳,有的年久失修,通行能力差,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大部分农村公路没有交通标志、标线,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存在较大的交通隐患。
      目前,由于养护资金严重不足、专业养护人员缺乏,山西农村公路部分乡道及大部分村道基本处于失养状态,加上水资源缺乏、春夏季节气候多变、雨水集中、风沙多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大量重型超载汽车驶入农村公路等因素影响,农村公路受损、破坏严重。
      从中央到地方都存在着“重建设、轻养护”的倾向,有限的财政资金主要被投入到建设领域,养护资金存在巨大缺口。农村公路养护所需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交通厅划拨的汽车养路费和摩托车,拖拉机养路费。总的来说,通过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测算,如果仅仅依靠现有各项资金渠道,单纯依靠交通规费,即使交通规费按既有相关政策要求全额投入到位,养护资金仍然存在巨大缺口。
 
3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的对策建议
      农村公路建设必须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扶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方针。要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养护、管理并重,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重视养护管理工作。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交通管理工作,保证农村公路的畅通是提高投资绩效的长期有效保障。参照国内外农村公路养护经验,农村公路养护模式有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和专业公司养护四种模式。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是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适用于低等级道路,主要是乡道和村道。是农村居民利用农闲出义务工的形式完成当地公路的养护,当地政府部门补助养护所需材料费。但随着税费改革的实行和“两工”逐渐取消,农民不再履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此种养护模式难度越来越大。分段承包养护,就是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承包户对路基、路肩、边坡和低等级路面的日常性养护。道班养护,是由相对固定的人员,采用养护机械对公路进行养护。专业公司养护,真正完全实现了养护的管理与生产分离的模式。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果,公路养护质量好、效率高。
      由于农村公路分布广,车流量低,路面质量不高,其养护市场不够大,其养护难度较大。目前山西农村公路养护主要还是一种低级的、分散的模式,这与农村公路的建设速度和规模极其不相适应。有必要建立以县级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养护模式。
      1) 统一养护。
      由县、乡两级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公路的养护,有利于乡镇政府统筹安排养护资金,节约公路养护费用;
      2) 分级养护。
      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实现村道村养护、乡道乡养护、县道县养护,有利于明晰养护计划和责任;
      3) 接养代管。
      由县养路段接养管理县道和铺装路面的乡道,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养护管理未铺装路面的乡道和未通客车的村道,由县养路段代管通客车的村道,并委托沿线村民承包养护。
      要谨慎选择路面结构,节省养护成本。目前农村公路一般都少有专业养护机构和养护设施,因此路面结构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而言,水泥路面结构的公路在建设时的成本虽然比柏油路面结构的公路略高出一些,但由于水泥路面的后期维护费用较低,而且服务年限长,这样年平均费用却比柏油路低,因此对于那些地方财政有限的地区,在交通流量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养护成本较低的水泥路面。
      每种养护模式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实际的养护模式选择可以采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山西省农村公路等级普遍比较低,桥涵结构物、防护工程等相对不够完善,省内重型车辆多,养护工作对于保证山西省农村公路的通畅以及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水平普遍较差,与公路的建设发展要求相差很远,只有立足实际,统筹建养、灵活采用民养公助、自建自养等方式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坚持建设、管理与养护并重,提高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