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但是市政道路施工存在一些通病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如何防治这些通病,保证施工质量成为当前市政施工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介绍了市政施工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市政 道路施工 通病 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一)土基问题 
在施工中,保证道路工程质量首先必须确保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土路基的横坡处理相当草率,如此会造成以下后果:1.由于土路基没有及时碾压而使雨水进入土基层,含水量过高,造成“橡皮土”的现象,不适宜碾压,从而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年限。2.土路基的平整不达标,标高不准,高的地方会使结构层受到影响,低的地方又致使材料浪费。 
高填、桥头引道高填土、深填、半填半挖等填方大多都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出现路面变形、下沉、开裂、错缝等情况。分析有以下原因:首先,如果回填土土质不符合要求,填料的压缩系数太大,就会造成下沉问题。其次,由于冬季温度过低,未采取覆盖或保温措施的土层表皮会出现冻胀,回填后也会造成下沉。再比如压实不好,分层太厚等也使得高填土下沉。 
(二)道路基层问题 
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中,常采用粉煤灰加石灰再掺入碎石及适量的水,然后拌和均匀,将这样的“三渣”料作为道路的基层。但在运用中却产生了诸多问题,混合料摊铺时出现离析现象,使用机械摊铺时两侧骨料明显偏多,压实后即有带状露骨的问题,而人工摊铺又导致粗细料离析分家的现象。 
(三)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问题 
有些路面在竣工后不久会出现部分或多处破损裂缝等现象,其原因如下:首先,施工单位片面追求路面平整而没有将路面达到压实标准;材料到场时温度偏低或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对路面进行过度碾压;材料配比不当,标号太低,基质沥青不达标;路面基层、路床甚至基底承载力不够造成早期破损。再者,长期的雨雪水渗入基层和土层而降低其强度和稳定性,造成早期的裂缝,逐渐演变成网状裂缝。同时,最初路面的小缝隙固然不影响道路通车,但后期由于阳光的长期照射和水分的长期侵蚀会导致表层的沥青混凝土的慢慢开裂,缩短其路面寿命。 
二 、市政道路建设质量通病的应对对策 
(一)土基处理方案 
施工单位要向工程人员作技术交底,使沟槽回填土及路基填方的虚铺厚度按机型不超过有关规定;在路基总宽度以内,要采取水平分层方法进行填筑;路基地面的纵坡或横坡陡于5:1时应做成台阶状;回填沟槽进行分段填土的时候,要分层倒退并留出台阶,使台阶高度等于压实的厚度,台阶宽等于或大于1米时,填土中的大石块需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要取出或打碎。 
避免出现高填土下沉需要:1)至少使用两种以上的土质进行回填,按照填土的类别差异进行相应土工实验,取其相应土质的数值。2)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来核实填土厚度。3)在新土和旧土的衔接处,要严格控制其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防止夯实不足或漏夯,严禁填土超厚。冬季施工时应该在土层没有受到冻结的情况下进行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不均匀而出现土体下沉的情况。 
(二)解决道路基层问题的相关对策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三渣材料,配料要准确,拌和时间和质量要精确把握;其次要在摊铺前测量放线,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摊铺的松铺系数;最后在摊铺时要将机械和人工操作相结合,采取挖掘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同时辅以人工合作。如出现蜂窝现象,可用少许较干二灰嵌入再次碾压,严禁在已经碾压成形的基础上补上薄层。此外,压路机的型号、碾压方法、碾压时机都对道路基层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针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的防治措施 
a、在高温、潮湿、寒冷等特殊地区要使用新型的沥青混合材料。 
b、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向和横向的缝隙对接。 
c、不能片面的对个别指标有太高的要求,要全面的对基层和面层的综合强度、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进行考虑。 
d、要对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其弯沉值和压实度合格。 
e、要控制所用沥青混合料中所用沥青的延度,也可以采用改性沥青。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过程中,要防止加热超标,以防止“烧焦”沥青混合料。 
f、在摊铺碾压沥青混合料时,要严格把控沥青混合料摊铺进场的质量,严格把控摊铺、初压及终压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严格按照碾压操作章程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 
三、市政施工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我们应该意识到,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在工程还没有开始前就应该进行 
在整个测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确认无误交给监理审核。对工程中使用的大量材料,比如钢材、水泥、石料等要在进场前进行检验核对,坚决不允许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如此才能保证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 
(二)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检查的指标和制度 
对相关方面要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与分析,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确保管理的有效控制。具体说,一是在开工前需要检查开工条件是否具备,能否进行正常的施工,工程质量能否得到确保。二是要对工序交接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对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三是停工后再次开工前的检查,因为种种原因停工后再次开工时,需进行认真的检查方可施工。四是对设备、材料、成品的检查,主要检查这些材料及成品是否具备完善的保护措施,以防发生变质损坏的事情。同时还要仔细检查机械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确保设备的状态良好并随时进行跟踪检查或维修。 
(三)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把握路基的施工要点。 
一是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断面测量和放样;二是对路基的原地面进行认真处理,按施工规定压实;三是要确定使用材料合格,准确地测定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四是要保证层与层之间的松铺厚度和横坡等同;五是要分层压实,控制填土含水量,保证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2)把握路面基层的施工要点。 
一是确保所采用的设备组合符合基层施工的要求;二是确保所用结合料掺量符合要求;三是确保含水量和所用材料符合要求,拌合均匀,配合比符合要求;四是确保弯沉值,压实度,横坡及平整度等符合要求;五是假如采用级配碎石,应注意石料的压碎值和集料的级配。 
(3)把握沥青路面的施工要点。 
一是做好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和运输,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合,在拌制时需要控制矿料和沥青的加热温度与拌合温度,必须根据运送的距离和道路交通状况来组织运输;二是做好基层准备和放样,面层铺筑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路拱等进行检查,并洒布透层沥青或黏层沥青;三是做好摊铺,一定要采用机械摊铺;四是做好碾压,沥青混合料摊铺平整之后,应趁热及时进行碾压;五是注意接缝施工。 
结束语 
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相关人员必须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各项管理上要及时,在各项技术使用上要合理,措施要得力,应从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方面统筹考虑,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红磊.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 金宇辉.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质量控制[j]. 现代营销, 2011(12):293. 
[3] 陈子君.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j]. 现代企业文化, 2010(24). 
[4] 王春玲, 朱国庆. 浅谈市政混凝土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 93(3). 
[5] 黄国章. 浅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 福建建设科技, 20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