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路堑风险评估报告65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9-19 19:45:14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22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高速公路湖北段K6+500-K6+680路基段位于凉雾乡盘龙村六组,线路走向305o,路基以挖方为主,中线最大挖深约7.39m,右侧形成高约30.85m边坡。
边坡区属构造溶蚀剥蚀低中山区,线路沿山脚展布,地势左低右高,左侧发育大型岩溶槽谷;右侧山顶高程为1352.2m,斜坡自然坡度20-30o,植被较发育,地表覆盖薄层残坡积粉质粘土。边坡附近有村庄农田,有乡村道路通达,交通较便利。
路线段位于小清垭背斜南翼,岩层倾角较小,未见断层发育,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岩层产状为230o∠5o。边坡区出露、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Q4cl+dl)粉质粘土及三叠系下统(T1j)灰岩,其中钻孔揭露地层如下:
⑴粉质粘土(Q4cl+dl):黄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碎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含量为10%-15%,采取率80%。揭露厚度2.5m。
⑵强风化灰岩(T1j):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岩体破碎,揭露厚度0.5m。
⑶中风化灰岩(T1j):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揭露厚度27.6(未揭穿),局部溶蚀发育,见小型溶洞,粘性土充填。
路基左侧发育大型岩溶槽谷,岩溶地貌发育,如洼地、漏斗、落水洞、地下岩溶管道等,易发生岩溶塌陷等灾害。
利万高速公路湖北段K8+740-K8+920路堑段开挖后左侧形成高约44.8m边坡,右侧形成高约34.0m边坡。
路基段处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区,山顶高程1235m左右,相对高差130m左右,山体呈浑圆状线形延伸,山势较陡,平均坡度约35o,局部可达45o以上。山顶植被较少,基岩多裸露,局部表层有残积物覆盖;山谷内岩溶地貌发育,主要有落水洞、洼地、漏斗等;洼地内有较厚残坡积物,附近有民居、农田,有简易公路通达。
路线段位于小清垭背斜北翼,岩层倾角较小,未见断层发育,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岩层产状为280o∠13o。
边坡区出露、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Q4cl+dl)粉质粘土及三叠系下统(T1j)泥灰岩、(T1j)灰岩,其中钻孔揭露地层如下:
⑴粉质粘土(Q4cl+dl):黄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碎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含量为10%-15%,揭露厚度1.9m。
⑵强风化泥灰岩(T1j):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结构,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及黏土矿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揭露厚度4.1m。
⑶中风化泥灰岩(T1j):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结构,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及黏土矿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软而脆,揭露厚度31.
5m。
⑷中风化灰岩(T1j):青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揭露厚度3.4m(为揭穿)。
路基段右侧山底发育岩溶洼地,未见明显岩溶漏斗、落水洞,但下部有岩溶管道发育,易发生岩溶塌陷等灾害。
利万高速公路湖北段K11+025-K11+200路堑段开挖后右侧形成高约32.2m边坡。路线区穿越斜坡地带,坡体植被较发育,斜坡坡角约25o,表层多为薄层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局部基岩直接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产状295-315o∠8-10o),结构面2-3组,以闭合构造节理为主,边坡岩体较完整,边坡岩体类型属Ⅲ类。
路基段右侧山底发育岩溶洼地,K11+130处存在溶洞,易发生岩溶塌陷等灾害。
利万高速公路湖北段K13+720-K13+840路堑段开挖后左侧形成高约33.88m边坡。路线区植被较发育,表层多为厚层冲洪积碎石土覆盖,局部基岩直接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320o∠13o强风化灰岩C=60kPa,φ=40;中风化灰岩C=150kPa,φ=45o),结构面2-3组,以闭合构造节理为主,边坡岩体较完整,边坡岩体类型属Ⅳ类。
路基段山底发育岩溶洼地,易发生岩溶塌陷等灾害。
利万高速公路湖北段K14+760-K14+887路堑段开挖后右侧形成高约30.76m边坡。路线区植被较发育,表层多为薄层冲洪积碎石土覆盖,局部基岩直接出露,为三叠系中统已东组(T2b)泥岩、泥灰岩(237-330o∠34-43o),结构面极发育,不成组,纵横交错,已闭合构造节理为主,边坡岩体较破碎,边坡岩体类型属Ⅳ类。
路基段山底发育岩溶洼地,易发生岩溶塌陷等灾害。
利万高速公路湖北段K16+172-K16+330路堑段开挖后左侧形成高约34.9m边坡。路线区植被较发育,表层多为薄层残坡积碎石土覆盖,局部基岩直接出露,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角砾灰岩(170o∠10o),岩体呈碎块状,边坡岩体较破碎,边坡岩体类型属Ⅳ类。
路基段山底发育岩溶洼地,易发生岩溶塌陷等灾害。
2.2气象条件
本项目所处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5.5℃,热季7~8月份平均气温23.3℃,冬季1月平均气温1.7℃,极端高温35.4℃,极端低温-15.4℃,极端无霜期234天。区内冬季有寒冻现象发生,以标高1000m以上的中山、高中山区较强,临时性冻土厚度一般30cm以内。降水集中、降雨强度大是当地一大气候特点,12月至2月为枯季,5~9月为雨季,尤以6~8月降雨最多,月占全年的50%,期间连续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5~7天,长者可达半月余;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最大日降雨量可达166.9mm,局部可达324mm。热季山区小气候特征明显,雷阵雨-暴雨几乎天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