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挖方施工方案44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9-17 15:23:59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13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1、线路平面总设计
本段施工图设计里程 K0+000~K1+480,左线终点里程LK1+480,右线终点里程RK1+520。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台地以及台地间冲沟,曾辟为采石场,后期堆填,全线无平交路口。现状福田党校公交站,起点东侧调整为港湾公交停靠站,西侧维持现状,其改造成港湾式内容纳入彩梅立交改造范围。
2、地理位置
彩田路北延段南起市中心的彩田路彩梅立交跨线桥北端(福田党校公交车站处),线位沿现状彩田路向北,以隧道形式下穿皇岗路,上跨厦深铁路隧道,出隧道后下穿现状梅观立交桥,向北与龙华片区内新区大道相接,止于的新区大道检查站。道路全长约3.25公里,另外包括彩田立交范围内皇岗路的其中一段,长约850m。
3、地形地貌
本线路隧道穿越丘陵区,所穿越的山脊呈近北西向,隧道进口最低地面标高为58m,出口最低地面标高为110m,隧道穿越山体最高约200m,相对高差可达142m,隧道埋深大于50m的地段约1212m。隧道进洞口受人工采石或修建边坡等人工影响,地形坡度陡峭,一般在35-40°之间。隧道出洞口地形,轴线方向与地形等高线近于垂直,地形坡度陡峭,一般在35-40°之间。
4、工程地质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区内工程地质资料,本项目区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历史上无大的地震灾害记录,无明显的新构造活动迹象,区域地壳稳定性为基本稳定。处于地质构造活动相对微弱,稳定~较稳定地质环境,适宜工程建设。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35s。区域地壳稳定性为基本稳定。
依据测试结构,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标准划分:本场地内土的类别为Ⅱ类土。场地不存在可液化地层。
据沿线地质条件分析,区内基岩为非可溶性岩石,但是根据钻探揭露在钻孔AZK01微风化岩层深度31.5~31.8m(标高20.76~21.06m)见空洞,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周边地质情况推测其原因为:在岩性接触带或者断裂构造交汇地带,因局部的张拉裂隙,在地下水的冲刷搬运的作用下,可以形成空洞,且空洞壁体可能呈强风化状态。
场地分布有深厚填土、填石,为本工程的特殊岩土,其组成成分不均匀,分布无规律,在现状道路下填土(石)性质较好,处于稍密或者中密状态,其它区域填土(石)处于松散状态。场地基岩起伏很大,风化孤石较发育,其为本工程的特殊岩土。
5、气象概况
线路穿越低丘地貌,分布有雨源型小溪流,其迳流量与降雨量密切相关。为山区季节性溪流,受地形地貌及气候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流水暴涨暴落特性。
深圳地处亚热带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气候具有冬暖而时有阵寒,夏长而不酷热的特点。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节明显。春秋季是季风转换季节,夏秋季有台风。
根据深圳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 22.2 ℃,1月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4.0 ℃;7 月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 28.2 ℃;极端最低气温 0.2 ℃,极端最高气温 38.7℃。年平均无霜期 348 天,霜冻概率很小。
本区的降水主要是锋面雨,其次是台风雨。全区平均最大暴雨量为282mm/d, 最大值达 385.8mm/d,历年平均降水量1800mm~2200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占45%~47%) 和秋季(占34%~36%),其次是春季(占12%~16%),冬季为旱季(占4%左右)。
由于本区位置濒海,台风的影响较显著。台风次数多,据1950~1979年统计,累计台风多达220次,平均每年7.3次。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台风带来大量的降雨,多年台风期平均降雨量689mm,台风期最大降雨量1648mm(1964年)。本区常年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东东向,其次为东北向和东向,年平均风速2.6m/s。深圳年平均日照时为 21205h,太阳年总辐射量 54.2mj/m2。由于大气环境的变化,日照时数不断减少。灾害性天气有热带气旋、暴雨、强对流、干旱、短期寒潮及低温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