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30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1-07 16:16:0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33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一)、软土地基处理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在软土路基上填土施工,动态观测非常重要,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地表水平位移桩进行表面沉降,地表水平位移的动态观测,用于沉降与稳定管理。特殊地方,如穿越沟塘段等不方便埋设地表水平位移桩,则设置测斜管进行土体水平位移测量。
   所谓沉降管理是根据动态观测结果,预测未来的沉降量,防止不均匀沉降及长期沉降的措施,同时掌握填土量。稳定管理是根据动态观测结果,判断填土有无破坏的可能性,于此同时可以掌握填土施工速度和调整施工工序等,此两者密切相关。一般控制一次填土摊铺厚度不超过30cm,用调整放置时间的办法来控制施工速度。
1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
   具体观测断面布置见观测断面设计表,施工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酌情调整。用于水平位移观测的固定控制边桩在现场施工时确定埋设位置。沉降板一般路段每隔100~150米布设一个断面,在大桥、特大桥两端各设一个断面,在中,小桥两端桥头设置一个断面,在沟塘路基段上至少设置一个断面,施工中沉降板的沉降速率大于控制标准,应及时布设位移边桩。
2仪器设置及数据测零
   2.1沉降板
   制备60*60*1CM的沉降板。在完成铺设垫层和深层竖向排水体工序或桩体后即可埋设。每个观测断面布设三块,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和路肩处,可采取减少填土对沉降管的摩擦影响的措施。沉降板埋设后进行一个星期的零点测试,测试数据作为沉降板的起始数据。
   2.2边桩
   边桩采用混凝土基座保护桩,埋设在路基坡脚外,每个观测断面布设8根要求布设在同一轴线上,分别位于坡脚和外缘8、9、10米处,并在离路基坡脚不小于25米通视良好的地方埋设一固定桩,作为相对固定点的边桩埋好后,一周内连续测量边桩与固定桩之间的相对距离作为起始数据。
   2.3测斜管
   测斜管应布设沟塘段或旁边有施工便道等不宜设置边桩的路段。测斜管选用韧性较好,强度较高的材料,要求能适应土体变形,管内的十字导槽应顺直滑润,管段接口密合。填土之前应埋设,一般埋设于路堤边坡坡址处,钻机导孔垂直偏差应小于1.5%。测斜管底部应置于稳定地层中50CM以保证底部不产生位移,测斜管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对准路基的横纵方向。采用专用测斜仪器测读起始数据。
3观测频率
   在预压填土时计划每填完一层及时对所有观测仪标测量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三天至少观测一次。如遇变形量接近或超过控制速率标准则需加大观测频率,调整施工进度。沉降预压期第一个月每周一次,第2~3月每半月一次,此后每月一次。
4观测成果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各个仪标每次测定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绘制成图,绘制的曲线图有:
   荷载—沉降—时间过程线;
   荷载—侧向变形—时间过程线;
   沉降速率曲线;
   水平位移速率与时间荷载曲线;
   边桩高程变化曲线。
5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
   人员:测量技师一名,技术人员一名,现场技术员配合工作。
   仪器:水准仪一台,水准尺一付;全站仪一台,棱镜基座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