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95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4-15 15:42:37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954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起讫桩号为K23+000-K36+250,全长13.250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8m,共设大桥1座,分离立交两座,涵洞37道,通道31道,箱通4道。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它桥涵及路基1/100。
   路线所经区域地形地貌特征为黄河冲积平原,海拔高程一般在1—20米之间地势向东北倾斜,比降一般在1/8000—1/10000之间,岗、坡、洼交错分布,低岗、缓坡、浅洼相间,微地貌差异较大。
   本区地下含水层分为山前冲洪积含水层、黄河冲积含水层、滨海或海陆交互冲积含水层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含水层交接过渡呈相互叠置关系。由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补给条件的控制和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在垂直方向上,由上到下水质变化为:淡—咸—淡和咸—淡—咸两种层次,同一含水层岩性颗粒由细变粗。在水平方向上,由山前到滨海,含水层数目由多变少,厚度由厚变薄,岩性颗粒由粗变细,水位由深变浅,渗透系数由大到小,富水性由强变弱,水质由好变坏。
   本合同段除K24+430至K24+583段为挖方外,全线为填方路基,边坡坡度采用1:1.5,坡脚与排水沟内边缘设宽1米的护坡道。根据地资料,本合同段土质主要为低液限亚粘土,少部分为低液限粉土,地下水埋深较浅,部分路基填料CBR值达不到设计要求。 为提高路床CBR值和土基回弹模量,对全线路床顶面以下40cm的路基填料进行掺灰处理,分两层碾压,以利于填方的压实和提高路基填料的强度。
   本路段共有箱涵21道,圆管涵14道,盖板涵2道,箱通4道,涵洞基础多处在岩土成分为亚砂土或亚粘土上,承载力较低,涵洞形式根据功能要求,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箱通或圆管涵,跨越自来水管、电缆等管线时采用分离式基础的盖板涵。
   本段共设通道31座,上部采用现浇钢筋砼空心板和装配式先张预应力砼空心板,采用8、10、13米三种跨径:下部为均薄壁台,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