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施工组织设计276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12-19 17:03:4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892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2.1.1 工程总体概况
广州地铁*号线首期工程南起海珠区新洲岛的琶洲,由南向北穿越海珠、越秀、白云三区,北至江夏。首期全长期23.265 公里,全线设20 座车站,**站为其中一座地下站。
**站位于新港西路、昌岗路立交以西的昌岗东路北侧路面以下,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9+334.50m,东端起点里程为YCK9+241.65m,西端终点站里程为YCK9+443.95m。该站西北角为广州美术学院,北面有市纺织工业研究所,市电信局培训学校、幼儿园及宿舍大楼,往北不远即为**公园,南面基本是城市居民住宅区,站东端有公路立交下穿道于车站顶面平行通过,该处站顶覆土部分厚 0.85m;有效站台中心板面覆土约束3.58m 厚,车站埋深约18.10m。
**站将设一座永久出入口、二座临时出入口。其中①号永久出入口设在车站西北角广州市纺织研究所。两个临时出入口设在车站南面住宅建筑之间,待道路扩建后再按市规划要求,独立或结合开发建筑修建②、③号出入口。
车站设有三个风亭,其中1 号风亭设于市美术学院园内东南角昌岗东路路边,2 号风亭设于幼儿园西侧路边,3 号风亭设于高架路匝道下方。
本地铁车站采用整体钢筋砼结构,防水设计采用全防水措施,主体结构施工采用半盖明挖顺作法。
2.1.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貌和地面特征
**站位于的昌岗东路现状路面宽约44m,场地标高16.17—18.60m,是东西向主要交通要道,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貌条件为残丘、坡地,岩层倾向东北,无断层,构造简单,场地稳定。
(二)地质条件
根据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站的土层和岩层自上而下共分为九层,其特征如下:
(1). 人工填土层(Q4
ml):
主要为素填土和杂填土,杂色—灰色为主,松散、稍湿。上部杂填土由砼板、碎砖、粘性土和粗砂组织;下部素填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厚度为0.15-4.90 米,平均厚度为2.07 米,属Ⅰ级土。
(2). 淤泥质土层(Q3
mc):
为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由粘粒及有机质组织,具有粘性,灰黑色至深灰色,厚度0.2-3.90 米,平均厚度为1.84 米,属Ⅰ级土。
(3). 砂层(Q3
al+pl):
由由冲积、洪积作用而形成,为中砂及细砂,黄色、浅黄色、灰白色、含少量粘性土。厚度为1.30-2.00 米,平均厚度为1.57 米,属Ⅰ级土。
(4). 冲积极至洪积土层(Q4
al+pl):
由冲积、洪积作用而形成为粉质粘土, 以粘粒、粉粒为主;棕红色、灰白色、黄色、褐色,可塑为主,具有粘性,含中砂和细砂,厚度0.80-7.10 米,平均厚度为3.05 米,属Ⅱ级普通土。
(5). 残积土层Qel):
由残积土作用形成的粉质粘土,以粘粒为主,粘性强;局部夹薄层粉土,以粉粒为主,棕红色;根据粉质土的塑性状态及粉土垢密实状态,分为(5-1)和(5-2)两个压层,厚度为1.00 米至7.30.米,夹有全风化砂岩或强风化砂岩碎块,属Ⅱ级普通土。
(6). 岩石全风化带(K2S1):
为砂岩、粗砂石,棕红色,厚度为0.5-10.0 米,平均厚度为3.52米,属Ⅲ级硬土。
(7). 岩石强风化带(K2S1):
主要为细砂岩、粗砂岩,棕红色,局部夹全风化薄层砂岩,属Ⅳ级软土。
(8). 岩石中等风化带(K2S1):
主要为细砂岩、粗砂岩,棕红色,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环, 有风化裂隙,属Ⅴ级次坚土。
(9). 岩石微风化带(K2S1):
主要为细砂岩、粗砂岩,棕红色,岩石结构基本未变化,有少量风化裂隙,属Ⅴ级次坚土。
(三)淤泥质土层和砂层的分布
本场地的淤泥质土层呈透境状分布,淤泥质土主要为流塑至软流塑。埋深为0.15 米-4.90 米,厚度为0.20-3.90 米,平均厚度1.84米。
砂层呈透境状分布,埋深为6.70 米-7.60 米,厚度为1.30-2.00米平均厚度为1.57 米。
(四)水文地质条件
广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降次年3 月为地下水消耗期和排水期。
勘察期间实测钻孔稳定水埋深为1.00-3.67 米,平均埋深为2.12米;标高为13.7 米至于6.28 米,平均标高为5.22 米。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空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对砼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腐蚀性,腐蚀等级评为弱。
2.1.3 施工场地条件
本工程所处地段位于新港西路,昌岗路立交以西的昌岗东路北侧,施工场地狭小,北侧施工用地面积约3000 平方米。
施工时必须做到高质量、高速度同时保证交通运输、各单位工作和居民生活不受影响,所用砼均采用商品砼。由于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在基础开挖时应特别采取措施保证周边建筑的安全。汽车可直达现场。

第2节建筑概况
**站总长202.30 米,宽(外壁)18.8 米,由明挖和盖挖结合的两部分组成,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岛式站台,整个结构为双跨二层的地下交通建筑,车站主体建筑面积7546 平方米,车站总建筑面积10113 平方米。该站所处昌岗东路地面标高17.2 米左右,车站有效站台中心轨面标高0.75 米,由西向东以3%0 的下坡以便排水,左右两线中心距为13.2 米。车站埋深约18.10 米。
**站站厅层分为非付费区、付费区及设备管理区。设备区分布在东西两端,设有环控机房、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非付费区是乘客集散和购、检票区域,也设在东西两端,中间用通道连通;付费区设在中间,通过4 部自动扶梯和二组楼梯及一台电梯与站台层连接;站厅层结构净高4.6 至6 米,装修后净高为3.0 米。
站台层分为站台公共区、设备区及行车道部分。站台有效长度为140 米,为岛式站台。站台宽10.0 米,纵向设一排柱,设备房均在站台层两端,站台边设屏蔽门。结构净高为4.32 米,装修后净高为3 米。
车站不设防淹门,车站地面出入口进口平台台阶高出周围地面300-450mm,出入口四周设置集水井及排水沟以防暴雨季节的地面积涝使雨水溢入车站。
第3节结构概况
该地铁车站采用整体钢筋砼结构,楼面采用平台或梁板结构,板砼强度等级为C30。车站主体不设变形缝,采用分段浇筑施工,用后浇带解决砼干缩问题。底板、侧墙、顶板采用结构自防水,抗渗等级S8;(B)轴柱采用ф600mm 钢管砼柱外包钢筋砼。
根据所给车站初步设计,车站顶、底板板厚1000 mm,中间支承附近加托至1300 mm,中层楼板厚两端约500mm,支座附近加托至650mm,侧墙(内衬)厚500 mm。
本车站围护结构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1200 mm,钢管砼柱在底板以下外包300 mm 钢筋砼;砼围护结构桩外侧另加高压旋喷止水。
地震烈度7 度,车站按七级抗震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