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路基与涵洞过渡段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9-27 15:16:17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3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一、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DK118+180~DK118+390段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及路基填筑施工。
二、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1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填筑施工前,先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填筑范围,不同种类填料的分界线,开挖边界,并做好标识。
2、排水:过渡段施工前,应将其范围内的水抽排或引排至路基范围外。
3、填筑施工前,应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2.2施工步骤及技术要求
2.2.1过渡段基底处理
1、过渡段断面尺寸
如图所示。
2、基底处理工艺要求
1)爆破作业采用松动爆破,其施工工艺详见已下发的路堑技术交底。
2)坡面及堑底预留50cm厚保护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设备进行修凿。
3)过渡段基底不得积水,并应清除基底松碴。
4)基底处理完成后,应使动态变形模量Evd≥30MPa。当基底不能达到该要求时,应及时适当碾压,直到满足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监理单位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1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2.2.2过渡段基坑回填
A过渡段基坑回填材料:
涵洞两侧基坑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回填;
基坑回填应在涵洞两侧同时进行,分层压实,每填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当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时,最大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5cm,应保证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B过渡段基坑回填分层压实标准:动态变形模量Evd≥30MPa。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每层施工单位抽样检验2点,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C基坑回填至原地面后,应用振动碾压机压至最佳干密度的90%。
D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误差为±5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
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
2.2.3过渡段填筑
1、过渡段填料
横向结构物顶面及其两侧各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过渡段(横截面:自轨道板底座外边缘以下1:1坡率范围内称为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自轨道板底座外边缘一下1:1坡率范围外(横截面方向:两侧)为基床底层部分,采用A/B组填料填筑,填料粒径按路基相应部位的粒径要求。路基本体填料粒径不得大于7.5cm,基床底层填料粒径不得大于6cm。
2、填筑
过渡段填筑应自下而上,横向全宽每层同步填筑。纵向:结构物两侧过渡段应同时施工,过渡段与相邻路基应同步施工。
过渡段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三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
“四区段”即验收下承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六流程”即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
1)拌合
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参合水泥的混合料,用级配碎石拌合设备在拌合厂集中进行拌合,混合料需拌合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预定配合比在拌合设备内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2)运输
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篷布覆盖。
3)摊铺整平
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拌合设备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
路基过渡段填筑范围相对狭窄,机械摊铺的同时必须配备足够的人员配合。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不得小于15cm。
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使晾干水分,再进行碾压。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应以平地机或摊铺机进行摊铺,但面层及基床表层必须用摊铺机摊铺。
4)碾压
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震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横向接缝处填料应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应避免工作缝。
碾压至基床表层底面后,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按表的要求控制。
推荐下载
评论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土木工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