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矿山法施工竖井监理细则15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5-20 14:23:3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30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隧道施工竖井工程,井口位于广州大道北的行人便道上,平面位置位于区间隧道的东侧。竖井中心里程YDK-3-321.036,距离梅花园站782.936m,距离南方医院站402.464m。竖井采用圆形截面形式,结构内净空φ7.0m,竖井深27.704m。
竖井锁口圈梁为C30钢筋砼。井身采用格栅钢架+钢筋网+喷射砼联合支护及砂浆锚杆+格栅钢架+钢筋网+喷射砼联合支护两种形式,喷射砼为C25S6早强砼,厚度为350mm。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2.1工程地质
工程施工范围内穿越的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Q4ml)、耕土层(Q4pd)、<4-1>层碎石层、<5Z-2>层硬塑状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残积土、<6Z>层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带,<7Z>层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强风化带,各地层状况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ml):浅灰黄为主,由粒径2~12cm不均一、约占30~40%的砖块碎石等建筑垃圾圾粘土组成,稍湿、松散。厚度4.1~4.6m。
   <2>耕土:灰色、深灰色,湿、结构松散,由可塑状粘土组成,含约15~25%的粉细砂极少量有机质。厚度0.5~1.05m。
   <4-1>碎石层:浅灰黄色、褐黄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由粒径2~5cm,约占45~60%的碎石组成,余由中砂、粗砂等组成,级配良好。层厚2.6m。该层为强透水层。
   <5Z-2>层硬塑状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残积土:浅灰黄为主,原岩结构仍可辨,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已风化成粘性土,稍湿,呈硬塑状,由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残积而成,坚硬,遇水易软化、崩解。层厚1.6~2.6m。渗透系数为0.1~0.5m/d。
   <6Z>层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带(Z):为震旦系变质岩,浅灰黄色为主,原岩结构尚清晰,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已风化成粘性土,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厚0~1.6m。
   <7Z>层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强风化带(Z):为震旦系变质岩。呈黄褐-青灰-浅灰等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多呈土柱状,少量碎块状,质极软,岩芯手捏易碎散,遇水易软化、崩解。层厚15.2~20m。
   稳定水位埋深为1.4~7.95m,平均为4.675m,标高为38.2~46.4m,平均为42.3m。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5~10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为2.50~3.00m。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花岗岩和变质岩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之中,地下水富水性不强,渗透系数为0.1~0.5m/d。
   2.2.2工程主要特点
   平面位置上,竖井临近君华地产的恒骏花园,对控制沉降要求比较高。
   由于本竖井穿越的<5Z-2>层硬塑状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残积土、<6Z>层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带(Z)、<7Z>层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强风化带(Z)均存在遇水易软化、崩解特点,因此本竖井施工的关键须解决水的问题,依据设计采用双排旋喷桩止水施工来达到止水目的。
   根据竖井施工图,该竖井采用圆形结构,其受力效果好、支护结构稳定性高,对安全较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