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20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4-24 10:56:4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4.5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地铁三号线广州东站地处瘦狗岭南麓,地势略呈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为13.74~21.13m,北面有广园路,中部为铁路站场,南面为广州东站大片站房建筑。广州东站折返线大部分位于瘦狗岭下,其余部分位于广园东路下方。所处的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19.91 ~105m。广园东路及广园东路以南为山前冲积平原地貌为主,瘦狗岭地段为山地。广园东路上的地面和高架桥上交通繁忙。
   广州东站主要包括广州东站及站后折返线暗挖隧道工程。站后折返线暗挖隧道下穿部分瘦狗岭地段、广园东路、广园高架桥等,起点里程为Y(Z)DK0+036.0,终点里程为Y(Z)DK0+336.676,总长为300.676m。广州东站暗挖隧道地表主要为火车东站站区,起点里程为YDK0+336.676,终点里程为Y(Z)DK0+605.182,总长268.51m。车站及折返线隧道防水等级分别为一级和二级。
  (2)车站暗挖隧道
   广州东站主体结构双线暗挖隧道,线路线间距为22.2m,位于火车东站南站房及铁路站场的下方,埋深25m左右,处于微风化岩层中,采用开挖跨度分别为12.3~13.1m(右线)和7.05~10.65m(左线)的两单洞暗挖结构;初期支护采用C20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承担施工期间的围岩压力,二次衬砌为C30(S8)钢筋混凝土;左、右线隧道在站台层由7个横通道连接,横通道宽度为3.5m、6m、6.3m不等,均为暗挖结构;初期支护与二衬间设全包防水层,防水层采用土工布+2.0mm防水板。
   (3)站后折返线
   站后折返线暗挖隧道包括单洞和双洞两种结构形式,断面为马蹄形断面型式,结构断面频繁,共有14种断面,开挖跨度为6.2~13.5m;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分为:喷C20砼锚杆支护和喷锚+钢筋网+格栅钢架联合支护两种方式,在破碎带处采用大管棚超前注浆支护,二次衬砌为C30(S10)钢筋混凝土;在左右线端部设横通道1座,宽度为3.4m,横通道为暗挖结构,横通道内设泵房;初期支护与二衬间设全包防水层,防水层采用土工布+1.5mm防水板。
   (4)工程地质
   广州东站处在天河向斜的北翼,无断层通过。折返线隧道横跨白云山-罗岗断隆区及广州断陷区,线路在本段内穿越走向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带。该断裂带总体产状倾向南,倾角50~60度,为早期压扭性冲断裂转为后期张扭性断裂。该断裂带宽40~80米,据观测目前仍在活动。在线路范围内断裂带分布区域界限为左线ZDK0+140~ZCK0+185,右线YDK0+120~YCK0+165。
   a地层岩性
   本工程区段上覆土层为第四系(Q)土层,瘦狗岭断裂带以北岩性上部主要为震旦系石英岩、下部为发生硅化的变质砂岩(PZI)。断层带部位的岩性主要上部为断层碎裂岩,瘦狗岭断裂带以南岩性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三元里段(K2d)砾岩、含粒粉砂岩。
   b水文地质
   本区间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系。车站范围内地下水位平均深2.4~4.0m,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素(杂)填土和全风化带孔隙水、基岩强-中风化带裂隙水为本站主要含水层,其中杂填土层孔隙水具水力联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整体为弱透水层。粘土层、残积层、全风化带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基岩强风化带、中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弱至中等,为弱透水层。微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弱,为微、弱透水性。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c气象特征
   本工程地区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季风性气候。全年降水丰沛,雨季明显,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一般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8.7℃(1953年8月)。在季风环流控制下,旱季(9月至翌年3月)天气干燥、降水少;雨季(4月至8月)天气炎热,降水量大。每年5~10月可能受台风影响。
   d地震烈度
   本区段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e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在广园东路以南及广园东路的粉砂岩及砾岩区域,基岩存在软弱夹层分布,造成同一剖面中上下岩层强度差异较大,风化不均。另外,软弱夹层区正是裂隙发育区,基岩裂隙水相对较大。在瘦狗岭断裂带,围岩主要为断层碎裂岩,岩体破碎,两边基岩因受挤压而较为破碎,断层两边岩石强度差异较大,断层构造破碎带水的存在对隧道施工不利。
推荐下载
评论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土木工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