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2-06-22 16:22:11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98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由于隧道的地表测区有坡残积、坡崩积、坡洪积及人工填筑土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进出口斜坡20°~25°,隧道埋深较浅;隧道围岩为泥岩及泥岩夹泥质砂岩,强风化层厚达1~2米,且双山隧道左侧约20米即为既有隧道,加上双山山顶平缓,工厂厂房密布,羊子岩隧道出口房屋密集,如施工工艺不当易造成围岩失稳;甚至可能发生大的塌方,给工程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和时间损失以及不良的社会效应;并且隧道开挖断面较大,结构受力复杂,而且施工工序多,对结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一、要对隧道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新奥法施工监测;二、还应对相关构筑物进行爆破振动、力学行为变化的监控量测。
实时监控量测不但可以及时提供隧道通过邻近构筑物地段时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围岩内部位移、钢支撑受力情况,锚杆轴力,支护和衬砌内应力等信息,用于判断施工工艺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提出更加恰当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措施;而且可以及时掌握隧道通过邻近构筑物地段时对邻近构筑物的影响,为施工爆破方案的选定,为判别构筑物是否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实施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控制,既能达到安全快速施工,又能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且具有如下重要的意义:
(1)通过施工和环境监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和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在施工过程中对前进的开挖工作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状态进行目测,掌握围岩动态,以及围岩的施工力学性能,了解支护结构在不同工况时的受力状态和应力分布,及时改进支护,对围岩稳定性、安全性作出评价来指导现场施工。
(3)验证支护结构型式、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对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及建议,为确定二次支护时间提供依据。
(4)通过每次对爆破振动的监控,及时掌握隧道通过邻近构筑物地段时对邻近构筑物的影响,为施工爆破方案的选定,为判别构筑物是否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5)为修改变更设计、调整施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6)有效地避免塌方等工程事故。
(7)为本地区后续的类似工程积累宝贵经验和提供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