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2-06-22 16:05:2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737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左洞长2704米,右洞长2732米,属长隧道。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隧道左洞进出口处均处在直线段上洞身处在半径为1500米的平曲线上,隧道右洞进出口均处在直线段上洞身处在半径为1550米的平曲线上。左洞纵坡为0.507%、-2.40%,右洞纵坡为0.50%、-2.4%。
地形地貌
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植被发育,自然边坡较稳定,自然坡度25-35,山岭呈近南北向,进口处地面高程305-310m。
工程地质、水文
根据物探资料及工程地质测绘结果,隧址区进口至YK215+500段位于一背斜西南翼,YK215+500至出口段则为一向斜,场区内覆残破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溪尾组钙质粉砂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及文宾山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炭质粉砂岩。隧道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地表水总体较贫乏,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构造带在的承压水,水量较大,据估算,隧道单洞最大涌水量为14000m3/d,由于构造中含有承压水,易发生突水,
地震及洞口自然坡体稳定性情况:隧道场区地震基本裂度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中硬场地土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隧道进洞口处边仰坡稳定性较差,采用放坡开挖,并进行相应的坡面防护,洞口不存在不良地质问题,由于进口残坡积土层厚度较大,开挖易坍塌,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