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技术计量土建高频考点:地下水的类型

【考频分析】★★★

  1.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层或土层空隙(包括孔隙、裂隙和空洞等)中的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的。根据埋藏条件,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大类。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个亚类。

  2.包气带水和潜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承压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

  3.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土层中,包括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以及岩层风化壳(黏土裂隙)中季节性存在的水。

  4.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自由表面承受大气压力,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

 

  5.承压水也称为自流水,是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

  6.裂隙水是指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根据基岩裂隙成因,将裂隙水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风化裂隙中,多数为层状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分布在成岩裂隙中,成岩裂隙的岩层出露地表时,常赋存成岩裂隙潜水;构造裂隙水分布在构造裂隙中。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岩石受挤压、剪切等应力作用形成构造裂隙,其发育程度既取决于岩石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边界条件及构造应力分布等因素。

  7.当构造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且强度足够时,则在岩体中形成比较密集均匀且相互连通的张开性构造裂隙,这种裂隙常赋存层状构造裂隙水。当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时,岩体中张开性构造裂隙分布不连续不沟通,则赋存脉状构造裂隙水

  8.岩溶水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暗河)中。根据埋藏条件,将岩溶水分为岩溶上层滞水、岩溶潜水及岩溶承压水。

 

造价工程师考点:岩石

  【考频分析】★★★

  1.组成地壳的岩石,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矿物的成分、性质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都会对岩石发生影响。例如,岩石中的石英含量越多,钻孔的难度就越大,钻头、钻机等消耗量就越多。

  2.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岩石按照成因进行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岩浆通过地壳运动,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冷却凝结后形成的岩石。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与形状,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不同,形成岩浆岩的不同结构。根据形成深度,侵入岩又分为深成岩(形成深度大于5km)和浅成岩(形成深度小于5km)。根据沉积岩的组成成分、结构、构造和形成条件,可分为碎屑岩(如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如泥岩、页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石英岩等。

 

 考点:特殊地基

  【考频分析】★★★

  1.松散、软弱土层。对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松散土层,如砂和砂砾石地层等,可挖除,也可采用固结灌浆、预制桩或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或沉井等加固;对不满足抗渗要求的,可灌水泥浆或水泥黏土浆,或地下连续墙防渗;对于影响边坡稳定的,可喷射混凝土或用土钉支护。对不满足承载力的软弱土层,如淤泥及淤泥质土,浅层的挖除,深层的可以采用振冲等方法用砂、砂砾、碎石或块石等置换。

  2.风化、破碎岩层。对结构面不利交汇切割和岩体软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围岩,地下工程开挖后,要及时采用支撑、支护和衬砌。支撑由柱体、钢管排架发展为钢筋或型钢拱架,拱架的结构和间距根据围岩破碎的程度决定。支护多采用喷混凝土、挂网喷混凝土、随机锚杆和系统锚杆。衬砌多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也有采用钢板衬砌的。

  3.断层、泥化软弱夹层。对充填胶结差,影响承载力或抗渗要求的断层,浅埋的尽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注水泥浆处理;泥化夹层可能影响承载能力,浅埋的尽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一般不影响承载能力。对于不便清除回填的,根据埋深和厚度,可采用锚杆、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进行抗滑处理。在滑坡体上方修筑截水设施,在滑坡体下方筑好排水设施;经过论证方可以在滑坡体的上部刷方减重以防止滑坡,未经论证不要轻易扰动滑坡体。不能在上部刷方减重的,可考虑在滑坡体坡脚采用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挡措施,也可采用固结灌装等措施改善滑动面和滑坡体的抗滑性能。

  4.当建筑工程不可能避开的岩溶与土洞时,可挖除洞内软弱充填物后回填石料或混凝土。不方便挖填的,可采用长梁式、桁架式基础或大平板等方案跨越洞顶,也可对岩溶进行裂隙钻孔灌浆,对土洞进行顶板打孔灌砂、砂砾,或作桩基处理。

 

考点: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考频分析】★★★★

  1.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挖掘、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

  (1)对于喷出岩边坡,如玄武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等,其原生的节理,尤其是柱状节理发育时,易形成直立边坡并易发生崩塌。

  (2)对于含有黏土质页岩、泥岩、煤层、泥灰岩、石膏等夹层的沉积岩边坡,最易发生顺层滑动,或因下部蠕滑而造成上部岩体的崩塌。

  2.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绝大多数滑坡都与地下水的活动有关。地下水的作用是很复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会使岩石软化或溶蚀,导致上覆岩体塌陷,进而发生崩塌或滑坡;(2)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促使岩体下滑或崩倒;

  (3)地下水增加了岩体重量,可使下滑力增大;

  (4)在寒冷地区,渗入裂隙中的水结冰,产生膨胀压力,促使岩体破坏倾倒;(5)地下水产生浮托力,使岩体有效重量减轻,稳定性下降。

 

考点:工程地质对工程选址的影响

  【考频分析】★★★★★

  1.建设工程选址,除了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地形、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外,也受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选址的影响,主要是各种地质缺陷对工程安全和工程技术经济的影响。工程选址的正确与否决定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效果乃至工程建设的成败,是工程建设在工程技术方面最重要的决策。

  2.一般中小型建设工程的选址,工程地质的影响主要是在工程建设一定影响范围内,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形成的土体松软、湿陷、湿胀、岩体破碎、岩石风化和潜在的斜坡滑动、陡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威胁。

  3.大型建设工程的选址,工程地质的影响还要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质岩性形成的整体滑坡,地下水的性质、状态和活动对地基的危害。

  4.特殊重要的工业、能源、国防、科技和教育等方面新建项目的工程选址,还要考虑地区的地震烈度,尽量避免在高烈度地区建设。

  5.对于地下工程的选址,工程地质的影响要考虑区域稳定性的问题。对区域性深大断裂交汇、近期活动断层和现代构造运动较为强烈的地段,要给予足够的注意,也要注意避免工程走向与岩层走向交角太小甚至近乎平行。

  6.道路选线,因线性展布跨越地域多,受技术经济和地形地貌各方面的限制,对地质缺陷难以回避,工程地质的影响更为复杂。道路选线尽量避开断层裂谷边坡,尤其是不稳定边坡;避开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尤其是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的顺向坡;避免路线与主要裂隙发育方向平行,尤其是裂隙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的;避免经过大型滑坡体、不稳定岩堆和泥石流地段及其下方。

  7.裂隙(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破坏岩体的整体性,促使岩体风化加快,增强岩体的透水性,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裂隙(裂缝)的主要发育方向与建筑边坡走向平行的,边坡易发生坍塌。裂隙(裂缝)的间距越小,密度越大,对岩体质量的影响越大。

 

第二章:

考点一:民用建筑分类

  【考频分析】★★★★★

  1.按层数和高度分

  (1)住宅按层数分:1~3为低层;4~6为多层;7~9(高度不大于28)为中高层;10层及以上或高度大于28m为高层。

  (2)除住宅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2.按耐久年限分

  (1)一级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2)二级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3)三级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4)四级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3.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的优点。应用于大型结构中,力求截面最小化,承载力最大,可节约空间,但是造价比较高。

  4.按施工方法分:现浇、现砌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5.按承重方式分

  (1)混合结构体系,一般在6层以下。

  (2)框架结构体系

  (3)剪力墙体系,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在180m高的范围内都可以适用。不适用于大空间的公共建筑,结构自重也较大。

  (4)框架-剪力墙体系,一般适用于不超过170m的建筑。

  (5)筒体结构体系,框筒结构适用于高度不超过300m的建筑。

  (6)桁架结构体系,同样高跨比的屋架,当上下弦成三角形时,弦杆内力最大;当上弦节点在拱形线上时,弦杆内力最小。屋架的高跨比一般为1/6~1/8较为合理。

  (7)网架结构体系,网架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跨度,腹杆的角度以45°为宜。网架的高度与短跨之比一般为1/15左右。

  (8)拱式结构体系,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等建筑中。

  (9)悬索结构体系,索的垂度一般为跨度的1/30。

  (10)薄壁空间结构体系,常用于大跨度的屋盖结构,如展览馆、俱乐部、飞机库。

考点二:墙

  【考频分析】★★★

  1.几种特殊材料墙体

  (1)预制钢筋混凝土墙

  预制混凝土外墙板适用于一般办公楼、旅馆、医院、教学、科研楼等民用建筑。

  (2)加气混凝土墙。如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在建筑物士0.00以下,或长期浸水、干湿交替部位,以及受化学浸蚀的环境,制品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髙温环境。

  (3)压型金属板墙,自重轻、建筑速度快,取得了经济效果明显。

  (4)石膏板墙,适用于中低档民用和工业建筑中的非承重内隔墙。

  (5)舒乐舍板墙,适用于框架建筑的围护外墙及轻质内墙、承重的外保温复合外墙的保温层、低层框架的承重墙和屋面板等。

  2.隔墙,按其构造方式可分为轻骨架隔墙、块材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

  3.墙体细部构造

  (1)防潮层,一般有卷材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和钢筋混凝土防潮层等。

  (2)勒脚——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也可以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3)散水和暗沟

  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应同时设置暗沟(明沟)和散水。暗沟(明沟)沟底应做纵坡。降水量小于900mm的地区可只设置散水。

  (4)窗台

  外窗台是防止在窗洞底部积水后流向室内。内窗台则是为了排除窗上的凝结水,以保护室内墙面。

  (5)过梁

  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采用得最为广泛。

  (6)圈梁

  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是减轻震害的重要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4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当层数超过4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7)构造柱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需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后浇注钢筋混凝土柱,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接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8)变形缝

  伸缩缝,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不必断开。

  防震缝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沿房屋全高设置。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也要断开。        

考点三:屋顶

  【考频分析】★★★★

  1.屋顶的类型

  由于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屋面材料不同、承重结构不同,屋顶的类型也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平屋顶、坡屋顶和曲面屋顶。

  (1)平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下的屋顶,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3%。这种屋顶具有屋面面积小、构造简便的特点,但需要专门设置屋面防水层。这种屋顶是多层房屋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2)坡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上的屋顶。包括单坡、双坡、四坡、歇山式、折板式等多种形式。这种屋顶的屋面坡度大,屋面排水速度快。其屋顶防水可以采用构件自防水(如平瓦、石棉瓦等)的防水形式。

  (3)曲面屋顶为曲面,如球形、悬索形、鞍形等。这种屋顶施工工艺较复杂,但外部形状独特。

  2.平屋顶排水

  (1)平屋顶起坡方式:找坡层的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材料找坡2%;结构找坡3%;檐沟、天沟纵向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2)平屋顶排水方式——有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

  (3)屋面落水管的布置——F=438D2/H

  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

  D——落水管管径;

  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

  落水管间距以10~15m为宜。

  3.平屋顶防水细部构造

  檐口——卷材防水屋面檐口800mm范围内的应满粘,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防水屋面檐口的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檐口下端均应做鹰嘴和滴水槽。

  檐沟和天沟——卷材或涂膜防水屋面檐沟和天沟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伸入屋面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

  4.平屋顶的保温、隔热——把保温层分为板状材料、纤维材料、整体材料三种类型,隔热层分为种植、架空、蓄水三种形式。

  5.坡屋顶的承重结构:砖墙承重;屋架承重;梁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承重。

  6.坡屋顶的细部构造

 

考点四:路面

  【考频分析】★★★★★

  1.路面结构

  (1)面层

  (2)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递到底基层、垫层、土基等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3)垫层

  面层、基层和垫层是路面结构的基本层次,为了保证车轮荷载的向下扩散和传递,较下一层应比其上一层的每边宽出0.25m。

  2.坡度与路面排水

  道路橫坡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纵坡及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1%~2%。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地区宜采用1.5%~2%;严寒积雪地区、透水路面宜采用1%~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比路面横坡度加大1.0%。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肩排水与中央分隔带排水组成;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拱坡度、路肩横坡和边沟排水组成。

  3.路面等级与分类

  (1)路面等级按面层材料的组成、结构强度、路面所能承担的交通任务和使用的品质划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等四个等级。

  (2)路面基层的类型

  水泥稳定粗粒土、水泥稳定中粒土可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水泥土)不能用作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与底基,但其中的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细粒土(二灰土)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

  级配碎(砾)石基层,适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填隙碎石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3)路面面层类型。根据路面的力学特性,可把路面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其他类型路面。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面层均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沥青碎石混合料仅适用于过渡层及整平。其他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的上面层,宜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

  沥青贯入式路面适用于三、四级公路,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联结层。

  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三、四级公路、城市道路支路等。

考点六:地下交通工程

  【考频分析】★★★★

  1.地下铁路

  速度大于 30km/h,单向客运能力超过1万人·次/h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地铁工程主要由土建工程和系统工程两大部分构成。

  地下铁路有很多优点,如运行速度快、运送能力大;准点、安全;对地面无太大影响(噪音小,无震动,不妨碍城市景观);不存在人、车混流现象,没有复杂的交通组织问题;不侵占地面空间;环境污染小。但是,地铁建设在地下,施工条件困难,工期长,工程建设费用较地面高。

  地下车站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地铁车站通常由车站主体(站台、站厅、设备用房、生活用房),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等三大部分组成。超高峰设计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或客流控制时期的高峰小时客流量)的1.1~1.4倍。

  地下铁路网的基本类型有单线式、单环式、多线式、蛛网式、棋盘式等。

  3.地下公路:公路隧道的横断面净空,除了包括建筑限界之外,还包括通过管道、照明、防灾、监控、运行管理等附属设备所需的空间,以及富裕量和施工允许误差等。

  4.地下停车场

  停车场的构造基准是设计的基础尺寸,包括车道宽度、梁下有效高度、弯曲度的回转半径、斜道坡度等。

  直线车道宽度。供微型车、小型车双向行驶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5.5m,单向行驶的不应小于3.0m;防火疏散用单车道不小于4米,双车道不小于7m。

  净空高度。指室内地面到顶棚或其他构件底的距离,不含设备及管道所需空间。小(微)汽车净空高度不小于2.2m。地下汽车库坡道出入口净高度不小于2.4m。

  弯道处车道宽度。供微型车、小型车双向行驶的弯道处,当转弯半径(内径)小于15.0m时,双向行驶的通道宽度,坡道弯道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7.5m,平面弯道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7.0m,单向行驶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4.0m。

  车道坡度。小型车直线坡道坡度最大为15%,若采用曲线坡道,坡道的最大坡度为12%。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