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场地地理特征

  场地边界由规划部门根据地形图上标明的坐标确定,而地形图同时也直观地反映出场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因此,对于与场地边界及其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的几个元素如地形图、坐标、高程、等高线等,必须有清晰的概念。
  一、地形图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形(如平原、丘陵等)和地物(如建筑、道路等)通过现场测量并结合其他辅助技术手段绘制而成的。
  地形图的比例尺,是图上一段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的一段实际长度的比值。区域性地形图常用l/5000~1/10000比例尺,总图常用l/500~l/1000比例尺。在进行场地选择和场地设计时,可以使用1/5000比例尺的区域地形图或l/500~1/1000比例尺的场址地形图。
  地形图上用以表示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的特定符号也叫图例。地形图的主要图例有地物符号、地形符号和注记符号三大类,不能相互混淆。
  二、方向与坐标
  地形图的方向通常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形图上任意一点的定位,是以坐标网的方式进行的。坐标网又分为基本控制大地坐标网和独立坐标网。坐标网一般以纵轴为X轴,表示南北方向的坐标,其值大的一端表示北方,坐标网以横轴为Y轴,表示东西方向的坐标,其值大的一端表示东方。
  三、高程
  地形图是用高程(或标高)和等高线来表示地势起伏的。所谓高程,就是以大地水准面(如青岛平均海平面)做零点起算到地面上一点的铅锤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采用来测量点与任意假定水准面起算的高程,叫相对高程。我国目前采用的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他是以青岛验潮站自1953~1977年长期观测记录黄海海水面的高低变化,取其平均值确定为大地水准面的位置(其高程为零),并以此为基准测算全国各地的高程,故将与此相对应的高程系统称为黄海高程系(也称绝对标高),而将与相对高程相对应的高程系统称为假定高程系。
  四、等高线
  等高线是把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在图上连接起来而画成的线,即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一般情况下,等高线应是一条闭合曲线。利用等高线可以把地面加以图形化描述,在建筑或景观规划中,以等高线为底图进行规划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叫等高线间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而等高线间距是随着地形变化而变化的,且等高线间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地形图上采用多大的等高距一般取决于地形坡度和图纸比例,一般比例越大或地形起伏越小采用等高距越小,反之则采用较大等高距。一般l/500、1/1000地形图上常用lm的等高距。
  五、用等高线表示的几种典型地形
  地球表面的起伏相差很大通常将其分为平原和高地两大类。凡地面起伏不大,大多数坡度在20以内的地区称为平原(或平地)。高地又分为—丘陵、山地和高山地。其地面坡度多数在20一60之间的地区称为丘陵地;其地面坡度多数在60一150之间的地区称为陡坡地(或山地);其地面坡度大多数大于250称为高山地。
  (一)山头与洼地
  山头与洼地的等高线皆是一组闭合曲线;在地形图上区分山头或洼地的准则是:凡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围者为山头,小于外圈者为洼地。如果等高线上没有高程注记,则常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就是一条垂直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滑方向的细短线。
  (二)山脊与山谷
  山脊是顺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上相邻的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的等高线表现为—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贯穿山谷量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因此,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而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两例山坡流向山谷底,集中到山谷线而向下流。因此,山谷线又称集水线。
  (三)鞍部
  鞍部是两个山顶之间呈鞍形的部位,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汇合的地方,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个小的闭合曲线。
  (四)其他几种地形
  其他几种地形:挡土墙、峭壁、土坎、填控边坡。
  例:1/1000场址地形图上等高线高差的要求为下列何项?(B)
  A.0.10--0.20m
  B.0.50--1.00m
  C.1.50--2.00m
  D.2.50~5.00m  六、气象
  1.建筑气候区划
  为区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物影响的差异性,明确各气候区的建筑基本,提供建筑其气候参数,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止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国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分7个区,二级区分20个区。
  2.风象
  由风向、风速、风级组成。
  (一)风向
  风向表示风吹来方向。其中又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风向频率:某月、季、年、数年某一方向来风次数占同期观测风向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即称该方位的风向频率。
  (2)风向玫瑰图:将各方位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形成封闭折线图形,即为风向(频率)玫瑰图。以风向分8、16、32个方位。又有夏、冬和全年不同风频图形表示。玫瑰图上所表示的风的吹向,是自外吹向中心。中心圈内的数值为全年的静风频率,玫瑰图中每圆圈的间隔为频率5%。图中夏季系指6、7、8三个月风速平均值,冬季系指12、1、2三个月风速平均值,全年系历年年风速平均值。
  (二)风速
  以米/秒为单位,各方位平均风速绘制方向坐标图上,形成封闭折线平均风速图。
  (三)风级
  根据风速确定相应的级别

  (四)污染系数
  污染源的下风向受害程度。即用较大风向频率与该平均风速之比称该风向的污染系数: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为避免污染源对其他设施的危害,应将污染源布置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五)局地风
  地形、地物错综复杂引起的风向、风速改变,形成局地风,如水陆风、山谷风、顺坡
  风、越山风、林源风、街巷风等,往往对一个局部地区的风向、风速起主要作用。因此局部风效应与地区风向玫瑰图可能不会完全一样。
  例:风象由(ABE)组成。
  A风向B风速C风力D风频E风级
  3.其他气象条件
  (一)气温
  通常指高出地面1.25~2.0m高处百叶窗内测得的空气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气温都不相同。地表气温主要取决于纬度的变化。一般而言,纬度每增加一度,冬季的气温平均会降低1.5℃。场地设计一般需取得的气温资料有:常年绝对最高气温和绝对最低气温、以及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等;这对建筑的选址、布局、热工设计、绿化、施工等都有很大影响。
  (二)降水
  降水量是指落在地面亡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等损耗而聚积在水平面上的厚度,单位:mm。一般统计年平均降水量、降水集中月份(雨期时间)、最高降水日、暴雨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这是建筑的选址、布局、形式、排水、防洪、结构设计、施工及场地绿化等的重要依据。
  七、日照
  在建筑设计中,日照的概念是每天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日照率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关,它是进行建筑工程热工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虽无统一的日照标准,但日照因地球纬度不同存在差异,故不同地区均应制定相应的日照标准,并由此而确定建筑的间距、朝向和通风等规定。
  一、日照标准
  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对日照的规定是:1。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的规定,2,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3,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标准;4,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二、日照间距系数
  即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高的比值。
  日照间距D=(H-H1)/tanh
  式中:h-太阳高度角
  H-前栋房屋北檐口至地面的高度;
  H1-后栋房屋底层窗台至地面的高度。
  日照间距系数=D/H
  八、地质
  一、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系保证地基强度和稳定的条件下,建筑物不产生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直接影响承载力的高低。
  (二)地基土的堆积年代及其成因
  堆积年代愈久,—般承载力也愈高,冲洪积成因土的承载力一般比坡积土要大。
  (三)地下水
  地下水上升时,土的天然重度变为有效重度,承载力也相应减小。另外,地下水大幅度升降会影响地基变形,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对承载力都有影响。
  (四)建筑物性质
  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体形、整体刚度、重要性以及使用要求不同,对容许沉降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对承载力的选取也应有所不同。
  (五)建筑物基础
  基础尺寸及埋深对承载力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