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所设计的建筑能够全部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强制性条文中所规定的指标,可不再进行节能计算外,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进行节能计算,对建筑本身的节能设计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该建筑是否满足节能的指标。
  (一)《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
  该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新建和扩建居住建筑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暂无条件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其围护结构宜按本标准执行。
  1.节能指标
  该标准对使用稳态计算方法计算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要求将建筑物和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
  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W/㎡.
  (2)采暖耗煤量指标(qc)
  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一个采暖期内消耗的标准煤量,单位:kg/㎡.
  2.术语
  (1)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在采暖期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2)采暖期天数:指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0C的天数,day.
  (3)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与采暖期总天数的乘积,0C·d.
  (4)采暖能耗:用于建筑物采暖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指建筑物耗热量和采暖耗煤量。
  (5)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围护结构因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的影响,使其传热耗热量降低,降低后的传热耗热量与原有传热耗热量的比值即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3.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qH=qH,T+qINF十qI,H(14-63)
  式中qH,T——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指标,W/㎡;
  qINF——空气渗透的耗热量指标,W/㎡;
  qI,H——内部得热,住宅建筑取值为3.8W/㎡.
  (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指标(qH,T)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是指在采暖期内,在室内、外平均计算温差条件下,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的热量。
  qH,T=(ti-te)()/Ao(14-64)
  式中ti-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0C,K;
  te-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K;
  Ki——某一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K;
  Fi—某一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
  εi—某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可查表;
  Ao——建筑面积,㎡.
  (2)空气渗透耗热量指标(qINF)
  qINF=(ti-te)(Cp·ρ·N·V)/Ao(14-65)
  式中Cp——空气比热容,0.28W·h/(kg·K)
  p——空气密度,kg/m3;
  N——换气次数,住宅建筑取0.5/h;
  V—挨气体积,m3:
  楼梯间采暖V=0.65Vo
  楼梯间不采暖V=0.60Vo
  Vo为建筑体积,m3.
  4.采暖耗煤量指标qc
  采暖耗煤量指标也是评价建筑物耗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大小不仅与建筑耗热量指标有关,而且还与供热系统的效率有关。
  qc=24Z·qH/(Hc·η1·η2)(14-66)
  式中Z——采暖期天数,day;
  Hc——标准煤热量值,取8.14xm3W·h/kg;
  η1——室外管网输送效率;
  η2-锅炉运行效率。
  5.建筑和建筑热工设计
  (1)朝向与布局:建筑物应尽可能设在避风向阳地段,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2)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超过0.30者,其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
  (3)楼梯间开敞与否影响耗热量指标,建筑物人口处设置门斗或采取其他避风措施,有利于节能。楼梯间不采暖时,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应采取保温措施。
  (4)窗户设计
  1)控制窗墙面积比
  北向:≤25%
  东、西向:≤30%
  南向:≤35%
  2)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保证达到规定要求
  1-6层:不低于Ⅲ级水平(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2.5m3/m·h);
  7-30层:不低于Ⅱ级水平(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1.5m3/m·h)。
  (5)围护结构设计
  1)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节能标准所规定的限值;
  2)阳台门下部采取保温措施;
  3)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
  4)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0C的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和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

  (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34——2002)
  该标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节能指标
  该标准使用动态方法分别计算出单位建筑面积按采暖度日数需要的每栋建筑的采暖年耗电量和按空调度日数需要的空调年耗电量,要求它们之和不超过标准规定的数值。
  (1)建筑物耗冷量指标: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
  (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3)空调年耗电量: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4)采暖年耗电量: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术语
  (1)采暖度日数(HDDl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低于18~C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
  (2)空调度日数(CDD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子均温度高于26~C时,将高于26t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
  (3)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EER):在额定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4)典型气象年(TMY):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3.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1)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1)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16-18'C;
   2)换气次数取1.0次/h.
  (2)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1)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26-28~C;
   2)换气次数取1.0次/h.
  (3)采暖、空调设备为家用气源热泵空调器,空调额定能效比取2.3,采暖额定能效比取1.9.
   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1)朝向和布局:建筑群的规划设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2)体形系数: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
  (3)窗户设计
   1)控制窗墙面积比及其传热系数: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窗墙面积比及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1.节能指标
  该标准采用“对比评定法”将所设计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和相应参照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作对比,该能耗指标不得超过参照建筑物的相应能耗指标,由此判定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参照建筑是作为比较对象的一栋符合节能要求的假想建筑。可以选择以下任意一个能耗指标与参照建筑进行对比。
  (1)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ECF)
  实施对比评定法时需要计算的一个采暖空调能耗无量纲指数,其值与空调采暖年耗电量EC相对应。
  (2)空调采暖年耗电量(EC)
  按照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和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术语
  (1)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考虑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一个系数,其值为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
  (2)平均窗墙面积比(CM):整栋建筑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与整栋建筑的外墙面的总面积(包括其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面积)之比。
   3.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计算指标
  (1)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指标
   1)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260C;
   2)计算换气次数1.0次/h.
  (2)北区冬季采暖室内设计计算指标
   1)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160C;
   2)计算换气次数1.0次/h.
   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1)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和居住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2)控制北区住宅的体形系数
   1)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35;
   2)塔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40.
  (3)窗户节能设计
   1)控制窗墙面积比:北向≤0.45;东、西≤0.30;南向≤0.50.
   2)居住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或外窗面积的45%.
   3)天窗:天窗面积≤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4.0W/(㎡·K),天窗的遮阳系数≤0.5.
   4)窗户气密性(在10Pa压差下)需要达到:
   1-9层:每小时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2.5m3/m·h(不低于Ⅲ级),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7.5m3.
   10层及10层以上:每小时海米缝长空气渗透量≤1.5m3/m·h(不低于n级),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4.5m3.
   5)窗户遮阳:建筑的外窗,尤其是东、西朝向的外窗宜采用活动或固定的建筑外遮阳设施。
   6)居住建筑采用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时,其外窗的传热系数和综合遮阳系数应符合标准规定的限值。
  (4)屋顶和外墙
   1)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14-13的规定。
   2)使用浅色饰面(如浅色粉刷、涂层和面砖等),降低屋顶和外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屋顶内设置贴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增强屋顶隔热能力。
   4)使用含水多孔材料做屋面层或屋面蓄水,利用蒸发散热。
   5)屋面有土或无土种植,或沿东、西外墙种植爬藤植物,利用植物遮阳。
   6)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遮阳。
  (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该标准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从建筑、热工以及暖通空调设计方面提出控制指标和节能措施。
  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如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旅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信、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用房(如机场、车站建筑等)。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求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同时,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与“基准建筑”(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造的建筑)相比,全年的采暖、空调、通风和照明的能耗达到本阶段节能5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