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近代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急剧膨胀,城市矛盾日益尖锐。如居住拥挤、环境恶化、交通堵塞等问题,直接危害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为解决这些矛盾,在欧美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与“田园城市”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规划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城市的城乡对立而提出的改革方案。其中有:
  (1)托马斯、摩尔在16世纪提出的“乌托邦”;
  (2)康帕内拉在1602年著作的《太阳城》;
  (3)傅立叶以名为“法朗吉”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的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等;
  (4)罗伯特•欧文在19世纪初提出建立“新协合村”。
  他们的学说,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范畴,并为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他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具体阐述其理论,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指出了在工业条件下,城市与适宜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他提倡社会改革,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控制城市膨胀,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提出了见解。田园城市规模为人口3万人,占地400hm2。外围2000hm2的永久性农田绿地。
  霍华德的理论比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进了一步,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联系城乡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提出了见解,对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二)卫星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霍华德的追随者思维、美国规划师恩维等提出了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是疏散人口,控制城市规模的理论。先后在欧洲一些国家建造了第一代卫星镇,这是居住性的“卧城”;第二代是半独立性的卫星城,除居住外,还有一些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部分居民可就地工作;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代卫星城多为独立式的,其规模由5-8万人,扩大到25—40万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就地解决。
  (三)《雅典宪章》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后称为《雅典宪章》。这个大纲集中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四)《马丘比丘》宣言
  1978年12月,一批著名的建筑师、规划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的实践做了评价,认为《雅典宪章》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如把交通看成是城市基本功能之一,道路应按功能性质进行分类,改进交叉口设计等,但认为其规划追求功能分区的办法,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会后发表了《马丘比丘宣言》,其中还提出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五)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不久在欧洲相继提出“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开始时,首先考虑的是幼儿上学不穿越马路,“邻里单位”内部和外部的道路有一定的分工,防止“外部交通”在“邻里单位”内部穿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邻里单位”思想更进一步得到应用、推广,并且在它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区规划”理论,试图把小区作为一个居住区构成的“细胞”,将其规模扩大,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限为界,划分小区成为居住区构成的基本单元,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进行综合安排,一般的生活服务可在小区内解决。
  20世纪60年代,城市规划领域中对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渐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而是将解决居住区内的社会问题提高到重要位置。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步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规划师的责任重心更趋多元化,给与了社会问题,尤其是社区中的弱者以更多关心。
  (六)有机疏散理论
  为解决城市膨胀而产生的“城市病”,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他从生物有机体的细胞成长现象中受到启示,认为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他是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把密集地区分为一个个的集镇或地区,彼此之间用绿化带分隔,以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
  (七)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问题的复杂化,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必须从区域、国土的范围来研究有关社会、经济、资源、交通等各方面问题。从地区着眼,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分布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调节。西方区域规划理论从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英国盖迪斯提出了集合城市(组团城市)和区域规划概念。美欧一些国家实行了经济区规划,大城市也把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单位、社会单位和城市体系来研究,并进行了大城市地区的规划。
  (八)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1960~1970年的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理性和控制论。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认为,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大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意义让人无法理解。除了对理性主义的工作方法的批判外,还有针对理性主义理论在规划过程中多局限于物质形态,对城市中的社会问题关心太少。
  (九)城市规划学科的新发展
  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科学地预测未来,不断地及时地调节和完善城市规划。规划学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宏观研究的扩展与微观研究的深入
  城市规划,在宏观上从形体扩展到社会、经济及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与城市体系的宏观问题;在微观上深入研究住房、就业、交通、社会服务等问题。
  2,交叉科学研究城市问题
  各种学科的交叉,丰富更新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更广泛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计算机、遥感遥测等新观念、新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等。
  3.重视城市规划的时间要素
  通过城市的产生、发展、兴衰的变化规律,研究历史与现状。上一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的战略思想转变和更新,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共识和指导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原则。它具有现代意义的发展观,它所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的协调统一,给后人的生存与发展留有余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造成广泛的“城市病”,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转变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狭义认识和传统理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研究社会、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目标,纳入到统一的城乡发展规划中来,落实到物质环境的建设上,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5.人居环境科学
  是为建筑更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在20世纪下半叶国际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促使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美好。
  6.建设生态城市
  是为了摆脱城市负面困扰,使人们充分享受城市的优越条件,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系统。根据生态学理论,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本身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保持系统各部分的平衡,人类生存的载体及其本身才能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要有利于环境生态、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正确的最高标准。建设生态城市,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和改造城市。
  我国城市发展迅猛,设市城市600多个,建制镇1万多个,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30%以上,城市规划工作自建国后40多年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城市规划学科理论逐步走向成熟,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的《城市规划法》,用法律形式肯定了城市规划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了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明确了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强化了管理程序和权限,这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进入了以法治市的轨道。
  (十)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是思想方法变革的基础。
  1.由单向的封闭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包括系统内外的多条思维和反馈。
  2.由静态最终理想状态的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刚性思想缺乏多种选择性,弹 性规划表现在规模、时效期和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等。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指令思想是把城市规划看做控制发展的枢纽;引导性是强调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的引导作用。
  例:
  1.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什么理论( B)。
  A.“卫星城市”;
  B.“田园城市”
  C.“广亩城市”;
  D.“现代城市
  2.为解决城市膨胀而产生的“城市病”,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了(D)
  A.有限发展理论;
  B.邻里单位理论;
  C.理性主义规划理论;
  D.有机疏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