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对前面几次考试的进行总结和分析

  找出一些容易命题的点,抓住重点。

  二、新旧教材的比较

  由于属性层次的变化,使得掌握 : 熟悉 : 了解已基本满足7 : 2 :1,因此也基本符合按照掌握:熟悉:了解= 7 : 2 : 1命题的要求;

  增减的内容:

  1) 加了一些举例,帮助理解,同时也容易考小案例和计算。但对于有些不太成熟、不确定或者只是特例的情况,命题的可能不大。

  2) 每章或每节增加了摘要性质的一些说明,便于系统理解全章内容;

  3) 在每章复习时再强调增减的内容。

  突出的内容:突出与工程实际结合更紧密的内容。

  三、看书的方法

  分层次看,大层次和小细节兼顾。

  大层次:增加整体感觉,帮助理解。

  小细节:重要的、关键的地方需要关注。有争议的地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一般不会出题。

  2、区分选择题与问答题的特点,根据选择题特点,要多比较、多找干扰项,有明显提示语的地方可以少看。在采用比较记忆方法时,记少丢多。

  3、多注意举例的地方,容易采用小案例的方式命题,包括牵涉一些小计算的地方。

  4、根据选择题提问的方式,可能反向提问,因此要顺看和倒看相结合。

  5、注意找关键词,帮助记忆。

  四、易出题的地方总结

  新增内容;

  扩充内容;

  有例子的地方;

  容易对比的地方;

  可以出计算题的地方。

  五、不易出题的地方总结

  有明显错误、过时的地方;

  旧书内容压缩的地方;

  有明显提示语的地方;

  专业特色过于明显的地方;

  语句中含有“仅供参考、参照”,“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定”等的地方。

  六、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由1个题干和 4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只有1个答案最符合题意,其余3个都是干扰项。如果选择正确,该题得1分;选择错误不得分。这部分考题大都是考试用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题目较简单。单项选择题一般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选择法,即直接选出正确项,如果应考者对该考点比较熟悉,可采用此方法,以节约时间;

  (2)间接选择法,即排除法。如正确答案不能直接马上看出,逐个排除不正确的干扰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感觉猜测法:通过排除法仍有2个或3个答案不能确定,甚至4个答案均不能排除,可以凭感觉随机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答案越多,猜中的概率越高,千万不要空缺。

  (4)比较法:命题者水平再高,有时为了凑答案,句子或用词不是那么专业化或显得又太专业化,通过对答案和题干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可以找出一些陷阱,去除不合理选项,从而再应用排除法或猜测法选定答案。

  2.多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多项选择题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至少有2个正确最符合题意选项和1个干扰项,所选正确答案将是2个或3个或4个。如果应考者所选答案中有错误选项,该题得零分,不倒扣分;如果答案中没有错误选项,但正确选项未全数选出,则选择的每个选项得0.5分;如果答案中没有错误选项,并全数选出正确选项,则该题得2分。

  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也可采用直接选择法、排除法、比较法和逻辑推理法,但一定要慎用感觉猜测法。应考者做多项选择题时,要十分慎重,对正确选项有把握的,可以先选;对没有把握的选项最好不选,宁“缺”勿“滥”。在做题时,应注意多选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如果已经确定了2个(或以上)正确选项,则对只略有把握的选项,最好不选;如果已经确定的正确选项只有1个,则对略有把握的选项,可以选择。如果对每个选项的正误均无把握,可以使用感觉猜测法,至少可以随机猜选一个,最好也只猜一个,得0.5分的概率会很高。总之,要根据自己对各选项把握的程度合理安排应答策略。

  七、案例题答题技巧

  案例题是考核考生运用所学的或积累的知识和相关法规,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综合性比较强,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求考生有比较强的归纳、推理、分析能力。

  在解答案例题时,要依据教材、个人的工作经验和日常处理问题的思路在考试时要谨慎运用。在考前,要做一定量的案例题,这有助于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在答题顺序上,要因人而异,在答客观性试卷时,建议一般是先做多选题,后做单选题,因为考试刚开始时,脑子比较清醒,考试时间长了,考“糊”了再做单选题问题也不大,以这样的考试顺序也有缺点,一旦多选题考不好就容易心慌、浮躁,因此在考前做模拟题,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考试答题顺序。

  在考案例题时,不一定要按试卷上的顺序答题,一般先答容易的、自己有把握的题,在考前要对模拟试卷的结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好好琢磨,考试要顺着出题的思路答题,答题要简洁明了,答到考查点即可,不能洋洋洒洒,否则答题会来不及的,尤其对那些写字慢的同志,这点尤应注意。

  考试是实力、技巧和运气的综合,主要是靠实力,但也不要忽视技巧,因此,要想通过考试,就要有针对性地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利于自己今后工作的开展。

  注意背景材料的描述,抓住要点;

  注意有问必答,答要所问,因为每一个带疑问的地方都要回答,都是采分点。

  字体要端正,易得印象分;

  回答条理要清楚,易于高分。

  一、易出题的地方总结

  2.扩充内容;

  3.有例子的地方;

  4.容易对比的地方;

  5.可以出计算题的地方。

  二、不易出题的地方总结

  1.有明显错误、过时的地方;

  2.旧书内容压缩的地方;

  3.有明显提示语的地方;

  4.专业特色过于明显的地方;

  5.语句中含有“仅供参考、参照”,“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定”等的地方。

  三、怎样对待法律条文已修订的问题

  关于历年考试的试卷

  建议参考人员认真做一下历年的考卷(5次考卷甚至连同参考答案在网上都出现过)仔细分析、对比一下,有相当数量的题目会重复出现,或者变换一下问法出现,分析这些问题,基本上对考试的重点、难点,命题的基本思路,对考试用书的命题点,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试卷问题数量的积累,本身就会具有一种“小题库”的性质

  一、怎样对待试题的背景材料

  在每年试卷的5个综合试题中,每题都有篇幅不算短的背景材料,在阅读这些背景材料时,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不可因其繁复而烦躁,要知道这许多背景材料是针对着以下的5个甚至6个问题的。先大致浏览一下,之后阅读题目后面的5 ~6个或更多的设问,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再到背景材料中去寻找有用的、解题需要的交代性的叙述、数据等,这样就会一点点地把看似一堆杂乱的材料理清了。

  解题中,如果发现背景材料中交代的某些条件、数据没有用上,则应仔细看看解题的思路是否有问题,因为在命题中一般是力戒在背景材料中出现“画蛇添足”般的东西的。

  二、怎样对待设问中有连带关系(互为因果)性的问题

  尽管在考试命题中一般应回避这种有连带关系(互为因果)性的设问,即后一题的解题(计算、画图等)是在前面解题答案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换句话说,如果前一题的结果作错了,后面的题就会在错误的结果上继续进行下去了。但有时还是会出现这样的设问。

  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切记在后一题的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对解题的思路稍加解释,目的是让阅卷的时候,看得出,你的回答思路是清晰的,是对的,只是利用了上题的一个错误的数据而已,这种情况下,该题的大部分分值都会得到的,否则,一些人只是给出一个计算结果,而且显然一定是个错误的结果,从中看不出步骤,看不出思路,看不出对问题的分析,那就要吃大亏了。

  三、怎样对待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已经发生的修订了(考试用书尚未来得及修改)的问题

  考试用书中引用和涉及了许多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的内容,两次考试之间就有许多进行了修订,而限于改书工作量的巨大和涉及到考生考试滚动进行的许多问题,书中相关内容的修改滞后是客观事实,遇到这类问题,凡书中有明确叙述、数据规定的,尽可按照书中的内容作答;(我们说这只是一本考试用书,它不是规范,也不是施工规程)如果相应内容已经修改、并已正式发布执行,你也可按新的内容作答,只要作答正确(无论按书内容还是按修订后正式发布的内容)即可,如果作答两头都不着边际,那就没得说了。(或许命题时对于改动甚大的内容会有意回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