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钢筋混凝土是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物理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的弹塑性材料。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极限拉应变值都很低,其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18,极限拉应变仅为0.1×~0.15×,即每米只能拉长0.1~ 0.15mm,超过后就会出现裂缝。而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时的应变却要大得多,约为0.5×~1.5×,如HPB235级钢筋就达0.1×10-2.对使用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受拉钢筋的应力只能用到20~30N/mm2,不能充分利用其强度。对于允许开裂的构件,当受拉钢筋应力达到250N/mm2时,裂缝宽度已达0.2~ 0.3mm,构件耐久性有所降低,不宜用于高湿度或侵蚀性环境中。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很差,使钢筋混凝土存在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等构件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的存在,不仅使构件刚度大为降低,而且不能应用于不允许开裂的结构中;二是从保证结构耐久性出发,必须限制裂缝宽度。为了要满足变形和裂缝控制的要求,则需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和用钢量,这将导致自重过大,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大跨度或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成为不可能或很不经济。从理论上讲,提高材料强度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从而达到节省材料和减轻构件自重的目的。但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提高钢筋强度却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对配置高强度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而言,承载力可能已不是控制条件,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可能是裂缝宽度或构件的挠度。当钢筋应力达到500~1000N/mm2时,裂缝宽度将很大,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高强度钢筋是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控制裂缝宽度的作用也极其有限

 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过早出现,充分利用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可以设法在结构构件承受使用荷载前,预先对受拉区的混凝土施加压力,使它产生预压应力来减小或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混凝土拉应力,从而将结构构件的拉应力控制在较小范围,甚至处于受压状态。也就是借助混凝土较高的抗压能力来弥补其抗拉能力的不足,以推迟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从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这就是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