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项目特点:露天煤矿,具有安全、高效、回采率高等优越性。

  2.项目位置:位于xx自治区xxx市,是国家规划矿区——xx矿区规划建设的一座现代化的特大型露天矿。

  3. 工程概况:介绍资源条件、剥采工程、洗选加工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等,分析露天矿建设和生产的主要环境影响。

  4. 规划符合性:所在矿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评审批情况,矿区煤炭开发历史和周边煤矿开采情况。

  5. 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可采煤层、埋深、厚度及可采储量、可采煤层的硫分、灰分、发热量、有毒有害元素等相关煤质指标、瓦斯含量、开采工艺、煤炭加工工艺、用途、用户和外运方式,工业场地和矸石场地选址、占地情况,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总投资、环保投资及施工年限;

  6.项目建设内容:主体工程(露天矿采运排工程、选煤厂工程)、辅助工程、储运工程及公用工程。给出详细一览表,采运排工程中重点介绍采区划分、首采区概况、采区连接计划及开采工艺、剥离物排弃计划已经露天矿防排水方案等。

  7.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全面分析生产中各环境影响环节和环境因素。

  (1)生态影响:

  露天矿地表剥离和外排土场: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具有累积性。

  (2)地下水环境影响:

  露天开采工艺:露天剥离时对风化壳含水层向矿坑充水,且随着开采深度增大,其余含水层会向矿坑充水。

  a.充水影响:地下水沿采坑揭露含水层断面进入矿坑,对区域含水层及地下水流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一定范围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可能对当地居民饮用水源井、天桥泉域奥灰水径流补给、十里长川侧向补给产生一定影响。

  b.土岩剥离淋溶液剂选煤厂发生“跑、冒、滴、漏”时有少量煤泥水和石油类污染物可能污染地下水。

  (3)大气环境影响

  建设期:土方挖掘、堆放扬尘、建材现场搬运堆放、混凝土搅拌、车辆进出扬尘尾气等。运营期:工业场地锅炉(燃料);扬尘(煤炭开采、洗选、运输);瓦斯抽排。

  (4)噪声、振动及爆破影响

  建设期:施工机械、运输车辆。

  生产运营期:筛分、洗煤、爆破振东、冲击波、锅炉、机修、提升机房、瓦斯抽放站、煤炭运输。

  (5)固体废物

  a.施工期:工业场地建设土石方、生活垃圾

  b.运营期:露天剥离物、选煤厂选矸石、锅炉灰渣、生活垃圾、水处理站污泥

  二、项目区环境概况

  1.包括项目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调查说明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矿田及周边1000米范围内敏感目标、相对位置,并附图。

  2.注意:

  (1)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范围按照评价范围界定。

  (2)按煤炭开采影响(井工矿为地表沉陷影响,露天矿为剥离挖损和外排土场压占影响)、环境污染影响两个类别,分环境要素或产生环境影响的生产生活设施逐一识别环境保护目标。

  (3)图表形式表示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距离、特征及保护要求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

  1.建设期

  首采区拉沟开挖面积和排弃土岩量较大,大量土岩挖、运、排和堆放扬尘量很大,尤其在大风天气。

  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

  (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2)评价范围:露天开采项目一般以采掘场、外排土场边界外扩1000-2000m作为煤炭采选工程生态评价范围。

  考虑工程特点,露天剥离挖损的土地面积较大,上调评价等级。范围由矿界向外扩展2km。

  (3)生态现状调查

  采用遥感解译、实地踏勘、资料收集方法。

  遥感解译:遥感卫片获取时段为近3年有代表性季节。

  一级评价:开展生态样方调查,进行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给出评价区土地利用规划图、植被类型图、植被覆盖率图、土壤侵蚀图等图件和统计表。通过生态现状调查和综合分析,明确指出评价区生态现状特点和主要生态问题。

  (4)生态环境影响

  a.景观生态

  通过不同景观生态缀块(草地、灌丛、林地、农田、居民地工况、道路、水域等)在建设前和建设后的数量、面积、优势度的对比,分析景观生态缀块在数目、面积上而导致的景观格局的变化。

  b.土地利用:分不同期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分析,列表说明。

  c.农业生产:耕地数量的变化、生态复垦的措施。

  d.植被影响:植被类型的变化,“边开采、边复垦”。,

  e.水土流失:侵蚀模数的变化。

  f.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

  采用类比分析,生态监测数据,分析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植被盖度、种类、生产量、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种植牧草。

  g.生态恢复与重建规划

  关键措施: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工作。

  矿区的植被重建是相对复杂、长期的过程。

  案例中:结合项目区生态环境特征、开采布局和影响强度等进行综合布控,并参考了我国开发较早的山西朔州安太堡露天矿生态恢复重建经验和同属准格尔矿区的黑岱沟露天矿生态恢复重建经验,根据某露天矿的开采时序、开采工艺、土地损坏形式等因素,从时间和空间上综合考虑将生态整治布局按功能分为挖损区、占压区和占用区三个大区域进行生态重建和恢复,给出了详细的平台、边坡,内排土场、外排土场生态复垦设计方案。

  采掘厂区:设置网格防护林、配合牧草,提高土壤肥力。

  外排土场:临时堆土场,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设置挡墙防护,外围修筑档土围梗,减少暴雨径流的危害。修筑防护林减少风的不利影响,分级放坡、设置挡水围梗并种植植被防护。

  堆满后形成永久堆土平台,周边设置外围挡水围梗和平台网格围梗,种植灌木。

  其他设施建设区:施工前,剥离表土;施工过程完善截排水措施和拦挡措施;集中堆放临时堆土并进行拦挡、排水、表面苫盖措施;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回覆表土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

  e.村庄搬迁

  列表、附图说明搬迁村庄名称、人口数,搬迁方式,费用等问题。

  3.地下水影响

  在详细调查区域、井(矿)田水文地质条件、补径排关系、含隔水层分布情况、与含煤地层关系、区域内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及地下饮用水源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评价煤矿开采可能对地下水流场、特别是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水位和水量造成的影响,以及工业场地废污水、排矸场或排土场淋溶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1)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区域及矿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评价范围内所有的居民水源井、水窖;第四系含水层主要零星分布于十里长川沟等沟谷区,分布范围小,连续性差,为季节性沟谷,一般只在雨季时有洪水通过,因此第四系水量微弱,本区域居民主要酌用水水源为奥灰水;其他含水层情况:除十里长川外,项目区沟谷中分布的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潜水水量很小,供水意义不大;确定主要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其次为十里长川沟谷中分布的第四系潜水含水层。

  (2)影响评价

  根据项目特点,是否适合采用数值法进行流场变化的模拟,若水位埋深不定、没有统一的地下水流场、水量极其贫乏的水文地质类型,勾划等水位线无实际意义,应采用解析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影响评价的内容:

  对煤系上覆和下伏各个含水层的疏干影响

  矿田内及周边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影响

  十里长川和天桥泉域

  工业场地内煤泥水处理设施“跑冒滴漏”

  外排土场运行和使用中产生的淋溶液

  加油站含油废水排放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3)减缓措施:

  重点提出居民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拉水措施、提前搬迁村庄、地下水长期监测计划、跟踪监测)以及对受影响居民的供水预案。

  十里长川和天桥泉域的保护措施: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加强勘探,避免突水对奥灰水资源造成影响。

  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与监控、生活垃圾和锅炉灰渣不得进入外排土场;加强煤泥水收集和事故浓缩机的管理和监控,确保煤泥水不外排。

  4.环境空气影响

  锅炉烟气、采掘场和排土场扬尘、选煤厂及煤炭运输粉尘、煤层自燃、大型挖掘、运输等燃油设备和车辆尾气。

  采掘场和排土场复垦种植、洒水降尘、村庄搬迁。

  5.声环境

  (1)建设期:施工机械、运输车辆。

  措施:低噪声设备、禁止夜间施工、鸣笛、宣传管理。

  (2)生产运营期:筛分、洗煤、锅炉、机修、提升机房、瓦斯抽放站、煤炭运输、爆破震动和冲击波。

  措施:合理工业布局、低噪高效设备、隔声、煤炭运输时间合理安排、绿化带、减速、无缝钢轨、风井及工业广场附近不得新建房屋、铁路两侧30米以内不得新建房屋。

  6.固体废物

  露天剥离物、选煤厂选矸石、锅炉灰渣、生活垃圾、水处理站污泥。明确产生量、排弃量和方式。鉴别固体废物性质,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排土场做好排、蓄水工程,减少渗滤液和滑坡影响,设置导流渠。

  对排土场进行绿化和生态重建。

  禁止建立永久性矸石堆场,煤矸石堆场(排土场)选址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合理确定防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