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

      第一年:就不提了,基本上裸考,复习不到一个月,考前1个通宵,弄得连考场都走错。

      第二年:8个星期

      Step.1 浏览教材,3个星期四本书。

      Step.2 巩固完善,2个星期前三科。每一章节1-2天,含看考点、做题、巩固总结。

      Step.3: 真题,3个星期:前三科考试时间都没问题,所以没有卡着时间,一天一套真题(2个半小时连做带改、总结,白天12.30-1.00,晚上7.30-10.00),有些都是以前做过的,那就重新大概做一遍。周末一天可以三套。案例50题,严格卡着时间,30分钟一道:一天2-3个案例加总结,一个半小时(11:00-00:30)。

      我的感觉:一是充分利用上班的空闲时间,比如中午。我们下午1:30上班,吃完饭我会从12:30做到1:00多一点,然后休息30分钟,不然精力跟不上。二是,如果平时实在忙得不行,那就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如果晚上还是忙的不行,那就充分利用周末的时间。如果周末你也忙的不行,那我也没办法了。三是,充分利用上下班的时间,我会把Step.2做的笔记弄到手机记事本里面,包括记忆口诀、标准值、方法、做题思路等,坐地铁上下班的时间就背就记,来回2个小时还能记很多材料的。

复习技巧:

(1)总结。每次备考都会用个小本子记录复习中需要记忆的和重点内容,方便记忆。

(2)记忆。法律,要背。导则标准、方法,部分理解,大部分还是背。对于只能靠背的,建议参考环评爱好者论坛上各位大牛总结的口诀,还是挺有用,但不要机械的重复,借鉴并改变成自己喜欢的韵律与思考方式,并且图与文字结合起来。不管有过荒谬,不管有多难听,只要你能记住就好。重点关注适用条件、关注有“不能”“不可以”“除外”等知识点。理解类的,只能自己总结了,环评爱好者论坛上有位大牛分享了文件,可惜我找不到源文件了,就是从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生态五方面,从评价等级、范围、要求、现状调查与评价、观测资料、预测评价、预测内容、评价结论、保护措施、相关概念的一个表格,非常好,等我找到了再跟大家分享。

(3)关于案例:这门考试是基于前三门,尤其是导则标准与方法的基础上的,导则标准考计算与概念,方法靠措施。但有些行业尤其非常明显的特点与答题思路,做题以后,从水气声渣风险生态等方面多多总结思考,抓住对敏感目标的影响,以不变应万变(没办法呐,没时间,我只看了50题,贾老师的书没来得及看,所以只能投机取巧,找到固定的答题思路来做了)。

        比如:公路运输类,一般就是过桥,水源地,那么水源地的应对措施无外乎水下跟水上的,措施的跟预防的。水利水电,坝上坝下的,水里岸上的,有调水的还有调入区的。这其中尽量用专业名词,比如生态流量,上下游减水河段,过鱼道等。

         比如:工业类项目,从水气声渣风险(生态)几个方面考察对敏感目标的影响,从选址( 自然保护区,河道规定) ,布局(烟囱高度与周围300,500米建筑物高度,严格排放,这个考点几乎年年考),排放(浓度达标,烟囱高度,噪声叠加,大气叠加),防护距离(定义),措施(低浓度高浓度大气处理方法,重金属、cod处理,污染物浓度混合计算,危险废物判断及处置(外委),运输风险等等),监测(噪声监测方法,水第一类污染物,不能混合监测,必考)。我的感觉就是靠特征污染物、考重金属,危险废物,烟囱高度,噪声大气叠加,计算水混合达标等。注意不用管具体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有如何复杂的反应过程,也不要怕题目长,过程复杂,筛选有用信息就好,案例考试不会让你答的非常细的,很多答案都可以在题目中找到,比较的简单粗暴。重要的是思路,看图说话,不用想复杂了。

(4)考试时间:前三科时间不成问题,都是选择题嘛,大不了就蒙,不存在做不完的。有些牛人一个半小时就交卷,我一般就提前30分钟,注意答题卡的序号与试卷序号对应,印象中法律答题卡的顺序与导则标准、方法的不太一样。案例必须严格按照30分钟一题,差不多刚刚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