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布局结构主要由城市道路系统及其他用地功能控制因素构成。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在城市布局结构上具有决定作用。但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它在城市布局上的作用、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历史上街道美观长期成为城市布局结构考虑的因素,成为古典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的思想已由形式的美观进于实质的效用,唯有社区人民的社会经济的改善才是规划机构真正努力的目标”。不论规划指导思想如何变化,在分析城市布局结构时不难发现交通工具和交通功能布局结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和中世纪,人行、畜力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导致城市街道的狭窄、曲折,且重视街道建筑美观、协调,成为当时城市布局结构的主要特色。产业革命以后,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机动交通工具逐步占据重要位置,冲击了原有的狭窄曲折的街道系统,促进城市布局结构的重大变化。方格网布局结构广泛发展,在原有形式和方格网的混合形式的基础上,发展成单一中心环状放射系统,适应了这一时期交通功能发展的需要。本世纪50年代以来,小汽车大规模发展,进入城市社会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其性能和数量远远超出了原有方格网式、单一中心环状放射式布局结构的承受能力,城市中普遍地出现交通混乱阻塞的状况,大大降低了城市的效能。适应这种新的交通功能的要求,不仅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而且新的城市布局结构形式和布局理论也相应产生。这就出现了沿交通干线走廊式和走廊结点式的布局结构形式以及多中心、分散布局、组合城市的概念,以高速道路为骨干的多中心的组团式大都市的概念。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交通功能在形成城市布局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布局结构的交通功能概念,已成为现代城市布局规划的重要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