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成本。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下的重要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能更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探索和建立节能减排的经济机制至关重要。

【关键词】节能减排;经济机制
  一、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在过去的经济建设中,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3年的26年间,GDP增长9.4倍,城市化以每年12%的速度推进,用短短的20多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但是这种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却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上的。(1)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多,能源利用率低,并且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困境。2006年,我国GDP总量只占全球的6%,但是消耗的能源总量却占全球的17%,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与高速增长的能源消耗相对比的是我国能源储备的快速减少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石油、天然气原有的人均占有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经过2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导致能源埋藏量的锐减和枯竭。(2)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过多过快增长。2007年,我国CO2的排放总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5%,居世界第二。据预测,如果不加以遏制,到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至9倍。此外,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
  二、建立节能减排经济机制势在必行
  (1)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呼唤有效的运行机制。为了改变我国高能耗、高排放的现状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即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2)行政机制为主的节能减排呼唤经济机制。为了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完成,我国政府做出了很大努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业标准方面,探索并制定了一些行业的节能环保标准,如《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国辐射环境检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防控技术规范(试行)》等。第二,行政方面,改革政府系统考核标准。国务院批转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方案和办法》,出台《全国环境检查执法标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促进全民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3)法律方面,制定和出台了许多法律以保障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法案)》、《排污费收取工作稽查办法》等。(4)经济方面,首先调整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其次,颁布了《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的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再次,颁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文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评估和审查制度;最后,颁布《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三、构建节能减排经济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1)正确界定能源和环境产权,形成合理的能源价格。首先要界定能源和环境产权。建立经济机制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市场机制,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市场上的各类资源有明确的产权界定,对各类稀缺资源的排他性、可交易性及利益边界有明确的界定、制度安排和产权保护。其次,应该尽快建立有利于反映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能源价格机制。积极培育和规范能源市场,发挥市场在能源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从事能源开发利用活动。(2)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排污权交易。企业产品价格不包括环境成本,使得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的生产企业的产品成本往往高于不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这使得企业节能减排缺乏动力,而排污权交易制度能够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相对于命令控制型政策来说,排污权交易通过市场使排污权在排污者之间流动,减少了信息搜集成本、执行成本等,自然降低了管理成本,实现了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3)运用税收杠杆,调节企业成本价格比,引导企业市场行为。环境税是解决污染外部性的另外一种有效手段。排污权交易一般仅限于企业,而环境税则不仅可以对企业征税,还可以对终端消费者个人征收,可以扩大国家将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范围。(4)实行政府绿色采购机制刺激节能环保产品生产。通过建立税收、财政补贴、排污权交易等机制,可以改变节能减排企业和非节能减排企业间的生产成本比,从而影响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企业收益,一方面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偏好,通过消费者需求偏好的改变引导企业生产决策;另一方面企业收益的改变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同时政府是市场上具有较大购买力的单元,其购买决策会引导企业的生产决策。因此,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会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发挥节能减排作用。(5)节能减排产业化,引入竞争机制。节能减排产业化就是让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利益各方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运行。节能减排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内企业及个人、国家授权的部门或机构、外商等均可作为经济主体介入。这些经济实体单位或个人以节能减排为经营内容的,包括节能减排设备、环保设备制造业;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节能减排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服务业;节能减排监测和保护业;废旧物品回收和利用产业,也包括各种垃圾处理、利用产业。引入竞争机制,使节能减排产业企业按照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实现优胜劣汰,以此来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促进节能减排产业的技术进步。(6)绿色金融机制,调整行业规模。国家通过建立绿色金融机制,调节企业获得信贷的途径、方式、条件和数额,一方面可以向企业发出国家产业调整方向的信息,另外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信贷资金施加压力,迫使企业转向容易取得资金的即节能减排行业和采取节能减排措施。(7)押金——退还机制。这是一种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原理,建立的一种促成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将能够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在商品出售时,以收取押金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商品消费后,再将废弃物交回并返还押金。采用这样的机制就能够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这种市场机制在我国的实行也已经迫在眉睫。(8)改革城市居民的排污收费制度。改革排污收费制度的内容是政府在水价中增加污水排放费;指定垃圾的排放地方,根据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按照每公斤垃圾计算垃圾排放费,可回收利用类垃圾收费标准应远低于不可回收类垃圾。通过不同的标准的排污费,使城市居民自觉选择使用可回收材料的物品以减少单位垃圾排放费用、并且通过重复高效率利用物品来减少垃圾排放总量。通过调节居民的消费偏好引导企业减少过度包装和采用新型环保材料。(9)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价格补偿政策。运用经济机制促进节能减排,通过市场供需决定能源、资源价格,虽然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但是可能导致能源上涨和排污成本增加,并且企业由于节能减排而增加的成本支出会转移一部分到消费者身上,可能会引起一些节能减排产品价格的上涨,这种上涨对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尤为明显,从而受到该群体的抵制。因此,为了能顺利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兼顾公平和维持社会稳定,不仅要通过对节能减排企业进行税收减免、节能减排产品进行价格补贴以降低产品价格,同时还要对低收入群体实行直接的价格补贴、优惠等补偿政策,特别是关系到民生的水价、电价、天然气、污水处理、垃圾排放费等。
  参考文献
  [1]王贺礼.节能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J].江西能源.2007(3)
  [2]肖潇,郑新立.采取强制措施保证节能减排目标[N].中国证券报.2007-02-09
  [3]陈寿朋.我们为什么需要生态文明[J].同舟共进.2008(3)
  [4]曾凡银.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研究[J].理论前言.2008(7):9
  [5]亦冬.发达国家推动节能减排的主要做法与启示[J].2007(4)
  [6]时秀红.以市场化政策促进节能减排[J].理论前言.2007(20)
  [7]李金香.环境保护啊产业化的市场机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
  [8]陈鹰.发展中国家环境税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