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了多久,上海滩上的绿色建筑就会像雨后春笋。
  何谓绿色建筑?如果将土木形态赋予生命,那么绿色建筑就是能呼吸的、活的建筑。它集生态与建筑元素于一体,充分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与大自然和周围环境充分融合,在能量循环交换中最大可能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最近,这样的建筑在浦东张江已露雏形。在那里,一个集节能、节水、自然环保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建筑正在成长,一旦改造成熟,人们可以用上太阳能热水,用生活污水冲洗厕所,不开窗也能吹到自然风,而且办公室里冬暖夏凉。
  该项目涉及2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定位于生态型绿色建筑,将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据负责该项目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和生态建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孙大明介绍,事实上,该项目在某些单项技术上,已经突破了二星级标准。
  这个项目的一大亮点是使用了“零消耗”的概念。孙大明介绍说,这一概念在国内还是试验性内容,现在正式应用到办公楼改造项目中还是第一次。所谓“零消耗”,即通过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以及太阳能光电技术的结合利用,使浅层地热能和太阳能提供的能量足以能够提供A-B楼中庭的所有供热供冷、机械、照明能耗(安全和应急能源除外),实现零能耗状态。同时利用太阳能光电板,设置在中庭顶棚和玻璃挑檐作为遮阳。既起到遮阳作用,又产生了电能。
  另一个亮点是采用了智能化的外遮阳,遮挡阳光的效率高达90%,远远高于效率只有17%的内遮阳。据介绍,外遮阳技术利用光感技术,可自动探测太阳辐射强度,根据当前情况由电脑控制进行开闭控制。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和不同周边环境情况,也可由控制系统自动按预设模式进行控制。夏季最大限度遮挡阳光,冬季充分利用阳光辐射采暖。这样一来,“夏天可以尽可能地把太阳挡在室外,冬天则尽可能地让太阳进入室内,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孙大明说。
  第三个亮点,是采用了人工湿地技术,这是一种新的生态技术,把建筑和生活污水交给微生物处理,产生能循环使用的生活用水,它们中的一部分将成为绿化用水,而另一部分则变成建筑物的冲厕用水。前者还将被灌溉到全覆盖在楼顶的植物上。而建筑物的所有生活热水,则由楼群采用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承担。
  此外,生态楼的风压和热压结合将实现自然通风的设计,加上玻璃拔风井道、通风百页等技术,在不开空调时的办公封闭区域也能实现全自然通风。至于日常照明,则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室内采光进行了计算,大量设置反光和折射板,实现天然光照明。最大限度实现采光和节能的协调。为达到节能目标,通过设计分析计算,建筑物还采用了宽通道和窄通道呼吸式幕墙。
  “整个项目就是把生态技术和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使用上的和谐。”孙大明说,这一项目既要最大可能地降低能耗,又要更多地从设计角度来考虑,属于“实用型的低能耗楼群”。而且它之前属于高能耗楼群,要让它满足或高于国家和地方的绿色设计标准,对建筑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孙大明表示,张江生态楼群大量采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生态技术,这些技术正逐步进入实用阶段。有关专家也表示,这个生态楼群将是一个成功的榜样。对上海现存的大面积的旧的和已完工的建筑来说,生态改造应当成为有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