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井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8-2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6 KB
  • 资料分类:结构设计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拟建场地位于★★南侧,原为仓库,现已拆除。现场地北侧围有3道围墙,部分场地为绿地,局部搭有临建;场地东北角为火车票临时售票处;场地东南侧局部平房尚未拆除,场地地势较平坦。拟建工程包括1栋高度约100m的高层建筑,拟采用框剪结构,桩基础,其它场地为5~6层商场,拟采用框架结构、桩基础。整个场地均有1层地下,场地东部埋深约9.00m(纯地下部分埋深约4.0m),西部埋深约7.00m(纯地下部分埋深约6.0m)。基础降水采用大口井降水。
2.2地质情况
该场地埋深70.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10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6个亚层,因埋深约10.00m以上水平方向同层位土质砂粘变化较大,工程性质有较大差异,据此将全场地划分为A、B两个区,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人工填土层(Qml)
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一般为1.30~2.70m,底板标高一般为0.67~-0.75m;底板标高为1.83~1.00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杂填土(地层编号1a):厚度一般为0.30~1.30m;加11、加13、加18号孔附近厚度较大为1.80~2.50m。呈杂色,松散状态,由杂土、炉灰渣、石子组成。
第二亚层,素填土(地层编号1b):厚度一般为1.00~2.00m;呈褐~灰色。粘土、粉质粘土质呈软塑~可塑状态;粉土质呈稍密状态。含砖渣、腐植物,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杂填土透镜体。
本层土除表层扰动外,其它填垫年限大于十年。
2、新近冲积层(Q43Nal)
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因局部分布有古河道,埋深约10.00m以上水平方向同层位土质砂粘变化较大,工程性质有较大差异,据此将全场地划分为A(无古河道分布区)、B(古河道分布区)两个区(推测分区界线详见钻孔位置图)。
第一亚层,粘土(地层编号2a):呈黄褐色~褐黑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淤泥质粘土、软粘土(地层编号2b):呈褐灰色,流塑~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粘土透镜体。仅分布于B区。
A区: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2a)组成,一般位于埋深约2.50m以上,厚度一般为1.00~2.10m,顶板标高一般为1.83~0.57m;8、23、32、39、40、43、51、52、加4、加7、加10、加12、加15、加18孔附近厚度较小为0.30~0.90m,顶板标高一般为0.54~-0.04m。
本区内本亚层土质较均匀,分布尚稳定。
B区: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2a)、淤泥质粘土、软粘土(地层编号2b)组成,厚度变化较大为1.20~8.80 m,顶板标高为1.23~-0.43m。
粘土(地层编号2a):厚度一般为1.40~2.50m,7、加9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0.70m左右。
本区内本亚层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淤泥质粘土、软粘土(地层编号2b):厚度变化较大为0.50~7.60m。
本区内本亚层厚度变化较大,土质较软,强度较低。
3、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
仅分布于A区,一般位于埋深约2.50~4.00m段,厚度一般为1.10~1.90m,顶板标高为-0.30~-0.75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3)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底部砂性大,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在A区内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4、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A区一般位于埋深约4.00~14.50m段,厚度一般为10.10~10.70m,顶板标高为-1.73~-2.26m;B区一般位于埋深约14.50m以上,受古河道影响,厚度变化较大为4.20~8.60m,顶板标高为-1.63~-8.21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4a):呈灰色,中密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
A区厚度一般为3.00~3.70m,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B区仅15、46、加1、加3、加8、加9、加14号孔附近分布该层,揭示最大厚度一般为1.50 m左右。在7,14,22,31,45,加2,加5,加6,加11,加16,加17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4b):呈灰色,软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粘土透镜体,埋深12.00~14.50m段局部夹粉土透镜体。 A区厚度一般为6.60~7.50 m,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B区厚度变化较大为4.20~7.50m。
5、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
一般位于埋深约14.50~20.50m段,厚度一般为5.70~6.70m,5~11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4.90~5.20m,顶板标高为-11.97~-12.50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5)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分布尚稳定。
6、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
一般位于埋深约20.50~30.50m段,厚度一般为9.50~10.50m;37、38、40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9.20~9.40m;5~11、52号孔附近厚度较大为10.70~11.00m。顶板标高一般为-17.92~-18.98m;5~11、21、29、34、52号孔附近较高为-17.26~-17.82m;35、37、38号孔附近较低为-19.01~-19.13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砂性大粉质粘土夹粉土(地层编号6a):一般位于埋深约20.50~27.00m段,厚度一般为6.00~7.00m;13、36、39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5.00~5.90m;6~11、32、34、52、53号孔附近厚度较大为7.20~7.50m,呈褐黄色。砂性大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粉土呈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本亚层顶板有所起伏,水平方向砂粘有所变化,土质不甚均匀,土质较好,强度较高。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b):一般位于埋深约27.00~30.50m段,厚度一般为3.00~4.00m,25、32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2.50~2.80m;13、36号孔附近厚度较大为4.20~4.5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本亚层土水平方向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好,强度较高。
7、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
一般位于埋深约30.50~32.50m段,厚度一般为1.30~2.40m,顶板标高为-28.21~-28.63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7)组成,呈黄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8、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al)
仅深度大于40.0m的钻孔穿透该层,一般位于埋深约32.50~48.00m段,厚度15.00~16.00m,48号孔附近厚度较小为14.30m左右,顶板标高为 -29.51~-30.64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8a):一般位于埋深约32.50~40.00m段,厚度一般为6.50~8.2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土(地层编号8b):一般位于埋深约40.00~48.00m段,厚度一般为6.80~9.3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9、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Q3bm)
一般位于埋深约48.00~53.00m段,厚度4.60~6.20m,顶板标高为 -44.94~-46.32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9)组成,呈黄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10、上更新统第一组陆相冲积层(Q3aal)
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67.96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17.00m,顶板标高为-50.92~-51.36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10a):一般位于埋深约53.00~57.00m段,厚度一般为3.50~5.0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礓石,属中压缩性土。本亚层土质好,强度高。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0b):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12.5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礓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本亚层土质较好,强度较高。
2.3场区地下水位及类型
初见水位埋深2.00~2.50m,相当于标高0.09~-0.35m。
静止水位埋深1.10~1.40m,相当于标高0.89~0.80m。
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0.50~1.00m左右。